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目前的上市企业负债中,银行贷款几乎占到8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90%。作为上市企业最大债权人的银行,由上市企业经营低效、财务危机和产权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带来的信用风险已成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最大风险。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强烈的警示我们,信用风险的破坏性、联动性和不确定性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影响到经济体的投资决策和收益。信用经济越发展,信用活动越活跃,越需要加强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如何有效度量进而管理信用风险是当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迫切要求。本文在介绍信用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概念的基础上,分别对传统和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作了理论上的概述,并对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优缺点进行评述,总结得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更适合使用KMV模型度量上市企业信用风险。接下来利用我国证券市场的公开信息,选取120家上市企业2007—2009年共三年的市场数据和财务数据,对KMV模型进行修正,以净资产价格计算上市企业非流通股的市场价值,对KMV模型的违约点分五种情况分别进行了讨论计算,引入了资产价值增长率,并利用我国上市企业数据对KMV模型预测能力进行了检验。通过T检验和ROC曲线检验结果表明,KMV模型在违约点值DP=流动负债+100%长期负债时,分辨能力最强;KMV模型在违约事件发生前三年即能分辨违约企业和正常企业,在违约事件发生前一年辨别能力达到最强。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逐步实现信用风险量化管理,建立违约数据库以及加强金融市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