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外语学习心理程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输入、中间处理和输出的阐述来探究外语学习心理处理、特别是中间处理部分的途径和过程.该文研究目的在于为当前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学习者学习心理过程方面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论文首先介绍并分析评价有关外语学习心理程式的理论,既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假说(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和Swain的可理解输出假说(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接着,该文讨论心理程式中间处理部分中介语机制和记忆机制.并指出记忆的机制在于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相互作用和转化,语料在记忆中的陈述方式和中介语密切相关.整个中间处理部分是一个动态系统,不能孤立存在,受制于输入和输出.实践中,学习者通过输出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学习者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差距,从而主动不断加大输入和中间处理、检查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比较认识到两种语言从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到心理过程的不同,从而构建自己的图式(schemata).经过不断练习和梳理的语料在记忆中摆放在适当的地方,能够灵活地存取.相反,如果只输入没有中间处理和输出,语料在记忆中越积越多却得不到机会整理,给有限的短期记忆注意力资源(attention resources)造成负担,导致长期记忆无序,最后输出混乱.通过回顾与分析,我们发现心理程式的每个部分都不可忽视,他们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都起很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输入、中间处理和输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该文的重点.随着理论研究的发展,新的理论不断弥补过去理论忽视的心理程式环节,这就使得心理程式分析更加全面和具体.通过对学习者外语学习心理程式的分析与解读,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就应当充分重视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输入、中间处理和输出.这也启示我们:应当遵循心理程式设计有利于交际性课堂的促进学生优化输入、中间处理和输出的活动,帮助学生进行科学高效地记忆,提高自主意识,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遵循了心理过程和记忆的规律,学习者会逐渐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