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堡生平著述考论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qian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申(1644)国变后,明遗民多有三种选择:或逃禅,或隐居,或复明。金堡作为其中一员,起初选择的是最后者。在南明小朝廷中,他不畏权臣,抗柬直言,一心只为光复大明。然而,福王、鲁王、唐王、桂王等人不是骄奢淫逸、毫无实权,便是懦弱无能、贪生怕死,根本无法担当复明大任,再加上朝廷内部的党派倾轧,建立起的诸多南明小朝廷,均逃不过灭亡的厄运。金堡的复国梦必然落空。其敢怒敢言的性格成为他被驱逐出小朝廷的关键因素。1650年,身心俱疲的金堡皈依佛门,从此告别了多年的官场,开始漫长的僧侣生涯。为僧期间,笔耕不辍,完成了《徧行堂集》。   本文拟对金堡一生分四章进行考证,分别是:家世生平考、著述考、晚节考、交游考。以期通过这些考证还原金堡之真实面貌。金堡一生大致分为官宦和僧侣两部分,前期金堡所为并未引起他人过多争议;后期行迹却为其带来不少负面评价,本文亦期能够理顺其中关系,辨清事实真相。   前言部分:概述了研究金堡的意义、目的、前人研究成果、《徧行堂集》的版本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它是全面了解本文的基础。其中,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最为详细,以便找到金堡研究中的空白或不足之处。故而成本文的四考之说。   第一章:主要是详细考证金堡生平,以期深入了解其为官、为人。本章首先是对其家世进行考证,呈现金堡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环境。次则考证金堡短暂的崇祯朝为官纪实,展示其直言为民的性格。再次便是对其在南明小朝廷经历的梳理,剖析其失败及终出家为僧的原因。   第二章:主要是考述金堡的相关著作,以《徧行堂集》为重点。由于乾隆朝的文字狱,金堡很多作品遭毁,故而版本问题亦为本章关键之一。另外,本章涉及对金堡作品的思想价值的评估。   第三章:本文之重点——金堡交游考。从其交游考知其为人行事,以重现金堡形象。考证分详考和略考两部分:前者着重金堡的师长和至交,后者则以还原金堡交游总体面貌为目标。   第四章:金堡之晚节考,主要论述其为僧后的行踪及思想动态,以期了解其是否继续参与反清复明运动。最后附录为金堡年谱补录,由于前人做其年谱者甚少,本文便把该年谱亦列为重点之一,在结合前人成果的同时,搜集了更多的资料,以使其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备。   结论部分在对金堡做出四考之后,提炼研究金堡的意义及本文创新之处。同时,也对待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中国文论术语的独特性、复杂性以及译介的困难性一直困扰着许多西方研究者,不少汉学家都对此问题进行过研究。学贯中西的哈佛大学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Owen)教授的《中
刘宋结束了士族掌握政治话语权的时代,重新恢复了皇权专制的统治制度。皇位的频繁更替和皇室内部残酷的杀戮迫使士族文人们在政治上小心翼翼以求全身免祸,他们的心态和行动开始
韩愈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文学家、著名的哲学家和卓越的教育家。在思想上,他以儒家正统自居,排黜当时盛行的佛老思想,重新建立了儒家“道统”,可谓“道济天下之溺”;就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