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与物理学科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课程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中小学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教育界以及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此同时,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也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上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物理学科教育来说,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成为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如何完成物理学科能力培养目标已成为当前物理教育关注的问题。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中学教育学、新课程理论、物理教学论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以文献分析的方法、实验法,对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展开研究,提出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课程培养物理学科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和实施模式。论文主体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做了阐述。着重分析了“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与课程形态两种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定位与新课程标准下物理学科课程目标定位的联系,研究性学习课程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等三个问题,并针对解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第二部分,通过两年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确保物理研究性课程科学、有序地开展。这部分内容是笔者的实践总结。第三部分,阐述实施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培养物理学科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结合研究性学习课程能力培养目标与新课程标准<WP=4>下物理学科能力分层培养目标,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分阶段进行的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模式。
其他文献
以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为依据,本文建立了城镇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供给的分析框架;基于城镇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供给系统的内在关系,运用微元分析法构建城镇低收入人群社会保
劳动契约是企业的核心契约,但由于其交易对象的特殊性,使得现实中的劳动契约具有不完全契约的特点。以劳动契约观演进为基础,借鉴现代企业理论可对不完全劳动契约的属性进行分析
写作能力在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考中,写作部分占总成绩的五分之一。所以,如何增强英语写作能力是广大师生极为关注的问题。 大多数学
对2019年高考中的三角函数相关试题,按不同类型进行分析,阐述了三角函数专题的试题及解题方法,通过对试题的研究发现三角函数的定义、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