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类是语法研究的基础,词类标注也是词典编撰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中国最具有权威和影响力的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其编撰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标注了所有词的词类,其中方位词被划归为名词,和时间词一起作为名词附类。由于方位词的词类地位一直以来都有争议,《现汉》中方位词的词类标注是否合理,需要进一步的考证。同时,方位词在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的词类地位也需要重新确认。本研究基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和自建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方位词数据库,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范畴化理论(包括去范畴化和再范畴化理论)及其生成机制语法隐喻来探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方位词的标注情况。本研究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所标出的90个方位词的词类标注情况逐一进行了考察并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进行了对比,对其对比结果进行讨论,同时对一些特别标注的方位词做了个案研究。研究表明,方位词的词类是动态的,不断发展转化的。方位词的词类转化在范畴化、去范畴化、再范畴化的动态过程中得到实现。方位词的词类转化背后有着深层的认知理据,其中语法隐喻扮演了重要角色。语法隐喻既是人类思维的方式之一,也是词类转化的一种重要机制。《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方位词的标注有失偏颇。从理论上来讲,方位词是根据语义划分的词类,与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不相符;在实践上亦不符合词典根据语法范畴标注词类的标准,从而导致《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方位词的词类标注情况与汉语社团语言使用事实不符的问题。因此应在利用大型平衡语料库调查其使用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其语法功能将方位词重新划归其所属的语法范畴并在词典中正确标注。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汉语语法本体研究,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现代汉语词典编撰工作,尤其是词类标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