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中的英雄受难模式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ej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雄受难的情节在红色经典中广泛存在,构成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重要特征,形成英雄受难模式。本文认为探寻这一受难模式的形成机制、构成要素有助于深刻理解革命英雄形象的内涵,把握特定时期人们的思想背景和精神脉络。本文以红色经典中的“英雄受难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叙事学、社会心理学等方法的指导下,通过文本细读对英雄叙事进行分析。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论,论述了本文以“受难”作为切入角度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考察了时代环境中促使英雄受难模式产生的重要文化因素,包括战争文化心理、集体主义文化氛围、道德理想主义三个方面。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战争频繁,战争对国人意识结构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革命文学中塑造英雄、歌颂英雄是在战争文化环境中造就的。这样的战争文化环境形成一种群体的精神氛围,从而极大地影响并塑造了个体心理特征和精神面貌,使战士呈现出超人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思想境界。在那个特殊年代,倡导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是一种具有现实功利性的话语策略,为了让人们经受住血与火的考验,坦然面对伤痛和死亡。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有一种道德理想主义的倾向,用必要的牺牲获得至善。它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被注入新的内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实现共产主义、集体主义作为人们的价值导向。红色经典中的英雄身上正体现了这一精神特征,他们为了崇高理想而受尽苦难,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第二章至第四章结合具体红色经典作品的例证,分别从肉体受难、家庭/革命伦理转换、死亡崇拜三个方面阐释英雄受难模式的思想内涵及其叙事表现。肉身受难是关于英雄精神成长的隐喻,肉身惩罚成为革命者的存在方式和证明自身的途径。在革命话语中,家庭往往是牺牲的对象,家庭伦理被革命伦理所取代。死亡被赋予了崇高的涵义,是革命者的最高理想,肉体的湮灭意味着精神的永生。第三部分为结语。红色经典中英雄受难模式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并成为革命英雄的重要特征,是英雄不断成长直至实现自我的必经之路。受难模式所倡导的牺牲哲学最终导致个人价值话语的严重缺失。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对卫星与地面之间实时传输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国外的发射机码速率能达到1Gbps,国内发射机的码速率也能达到600Mbps,而国内尚没有能工作
苏皖地区在地层区划上隶属扬子地层区,其内部又可划分为下扬子地层分区和江南地层分区。本文主要以层序地层学观点为理论指导和技术手段,充分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芯、测井和地
通灵术是一种古老的巫术,旨在建立阴阳两界联系,实现生者与死者的沟通,达到招魂、占卜、驱邪等目的。古典世界和古代中国都有类似的观念和风俗,也流传着丰富的神话和民间故事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是指大学生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对待诚信的内部尺度和主观看法,用于对诚信设定价值目标、选择并执行具体的价值手段。它同时还包含一种相对稳定的
无先导的卡尔曼滤波(UKF,Unscented Kalman Filter)算法是一种适合于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滤波算法。卡尔曼(KF,Kalman Filter)算法最初由Kalman提出,这种算法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因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进展性肾脏疾病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路。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作为一种重要的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已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生长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硅溶胶、聚醚二元醇(N210)、二羟甲基丙酸(DMPA)、三羟甲基丙烷(TMP)等为原料,采用原位分散聚合法制备了水性硅溶胶/丙烯酸聚氨酯(SiO2/PUA)纳
综述黄铜制品的化学抛光、着色、化学转化膜、电镀和有机涂覆等表面精饰工艺,总结了有助于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的改进方法.
介绍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的基本概念、技术发展和相互关系,探讨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并着重就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分类、技术指标、成果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
信用评级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信用评级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在尚处于市场经济初期阶段的中国,信用评级只有十多年的时间,这还是一种新生事物,故扩大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