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建筑实体以外供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的开放性场所。它在生态涵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人类了解自然的重要空间,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它还记录着城市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满足不同时期人们的精神需求。但是,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各种自然灾害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已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安全感的缺失,甚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近些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看到城市公共空间对城市形象的不断塑造,它演绎着对美感的追求、对文化的渗透、对经济的呈现、对社会的歌颂。然而,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安全性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便造成了气候变化产生的恶劣天气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大幅降低。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哈尔滨的城市公共空间安全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为规划工作者日后的工作提出有效的、全面的设计对策,从而更好地保障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活动时的身心安全,为和谐社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本文以哈尔滨的城市公共空间安全性作为研究对象,以气候变化为条件,以生态理论和场所理论作为其研究的理论,首先分析了气候变化条件下城市公共空间安全性的构成要素,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安全性塑造的案例研究,找出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安全塑造的理论与手法,从而为哈尔滨城市公共空间安全性建设提供依据。其次通过对哈尔滨城市公共空间进行梳理、分析,以及对哈尔滨城市公共空间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指出气候变化条件对哈尔滨城市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影响和哈尔滨城市公共空间在气候变化下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哈尔滨城市公共空间安全性问题,提出酷暑严寒天气、大风天气、暴雨洪灾及暴雪天气下,城市公共空间相应的安全性规划对策及如何完善公共空间内的基础安全设施。为规划工作者提供依据,最终为市民创造环境良好、身心安全的城市公共空间,即使面临气候变化城市公共空间仍然能保持其日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