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69年全球第一个计算机网络ARPA网建立起,互联网已存在近半个世纪,但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且直到90年代中期以后才被理论界所关注。理论界的研究虽涉及到了网络的方方面面,但大多把网络视为一种像纸、广播、电视等一样的传播媒介,忽视了网络本身作为一种艺术样态所具备的各种审美特征。本文即从该角度切入,论述由各种媒体交叉互文所营造出的,具有高度沉浸感的虚拟现实空间的艺术,以便为建构网络时代的审美乌托邦提供一种思路。本文共分三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首先对“网络艺术”进行了界定,论述了其虚拟现实的特点。然后分析了网络艺术的构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论述了网络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冲击。
第二部分,揭示了人们迷恋网络艺术的心理及现实原因。首先是人类内心深处的审美乌托邦情结,它使人们对虚拟世界有一种本能的向往,而网络艺术的虚拟现实性正满足了人类的这种本能。其次是人类感性的崛起,随着感性的崛起,人们追求视觉快感与“本我”的实现,而在网络艺术所营构的虚拟现实世界里,这一切都得到了满足。最后是由后现代消费社会的现实造成的,后现代消费社会是一个消费“符号价值”的社会,这样的社会使人类的各种欲望膨胀,而网络艺术却能使人们的各种欲望得到满足。
第三部分,首先探寻了造成网络艺术整体品位不高的各种因素,如技术霸权、运作的市场化,并从主体、客体及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然后,论述了建构新审美乌托邦的必要性,并通过比较网络时代的审美乌托邦与传统审美乌托邦的不同,提出了要建构一个适应社会市场化的发展趋势、立足于现代人的心理需求、依托现代技术手段的新的审美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