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权益的伦理学分析

来源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民主、平等、博爱等观念的出现,保障劳工权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劳工主体对权益的认知程度越来越深,管理者也认识到了保障劳工权益的重要性。然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国企业中侵犯职工经济权益问题仍十分严重,具体表现为分配不公,失业、公伤、医疗等保险,劳动条件恶劣,拖欠工资。因此,如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及在这些权益受损后如何获得救济不仅是丞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也是伦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劳动作为基本生活的手段,是有目的的。劳动本身是人类一种基本权利。劳动者作为公民、作为人,都具有劳动权。从经济伦理学角度讲,保障劳工权益方面应做到尊重、公正、人道和自由。人需要尊重,因为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重员工是企业应遵循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原则;公正原则是管理的内在要求,公正的根本问题是权利与义务的交换或分配:权利与义务相等是公正的根本原则;企业人道主义是在企业集体主义指导下的企业对待员工的一条伦理原则;自由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道德原则,也是企业内部治理的重要道德原则。 保障劳工权益的意义重大,它不仅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作用,而且有助于有效扭转我国企业伦理状况差的局面;保障劳工权益不仅有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还有助于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化。我们应充分认识保障劳工权益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观念。
其他文献
法家萌芽于战国前期,发展在战国中期,兴盛于秦。韩非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把商鞅提倡的法,申不害强调的术,及慎到倡导的势结合起来,建构起了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管理哲学。 
教育公平问题是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我们所处的世纪,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相对性的时代。这客观上要求人类思维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在保留对精确思维方式研究的前提下,对模糊思维方式进行研究不失为一条思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