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舆论表达的时空性差异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FAM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媒体在群体性事件中的频繁介入,其舆论表达呈现了明显的时空性差异且影响着事件的发展走向。笔者通过对PX百度词条修改事件的田野调研,在实地体悟事件的原始情景,并在调研问卷、深度访谈、集体座谈的还原中,发现微媒体在事件的传播镜像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助推了事件的进一步演进,而微媒体平台上舆论场与时空场的互渗加剧了公众对事件的对抗式解读,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递进演变下,舆论表达的风险也进一步升级,强化着公众对事件风险的情景化认知。传统社会行动往往以时间和地点作为载体,并由此体现为“空间的赋予性意义”。而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集群行为,则是借助“时空分延”机制形成,出现了新的表征。笔者认为,群体性事件中舆论表达出现时空性差异与微传播独有的“时空分延”能力难脱干系。微媒体带来跨越时空的传播方式仍旧没有使不同时空内的表达主体达成一致观点,传媒在其中的作为值得深思。本文正是以PX百度词条修改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软件的数据分析,将事件与微媒体舆论表达紧密结合,在对调研对象的考察中,笔者筛选出时间、现实空间、虚拟空间三个研究方向,结合调研数据,对词条修改过程中的传播进程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媒介技术发展带来的时空分延能力,虽具有还原受众“身体在场”的可能性,却由于时空转化和信息“脱域”的作用,使得表达主体之间认同标准的多重叠加,加之流动社会的不确定性使得社会成员的社会认同也出现不确定性。同时,网络传播实时性制造了多重与地理场所无关的联系与交流的形式,人们开始跨越以共同在场为基础的群体认同,在对群体性事件的认知上无法实现“情境还原”。而“情境还原”恰恰正是意见合谋的基础。另外,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在与底层群体的利益纠葛之中,逐渐使表达主体对基层政府的“刻板认知”、“不信任”等情绪杂糅在舆论对立之中,对网络空间的秩序乃至现实社会的稳定都造成了冲击,因此本文试图将这种风险的规避作出更深层次的探讨。在实地走访和与调研对象的深度访谈中,笔者深刻感受到,表达主体各执己见归根结底是由于时空的转换,信息在传播中跨越了以共同在场为基础的群体性认同。而传媒作为信息传播者,始终没有紧贴微媒体传播的时空特性,忽略了情境还原和信任感共识在传媒报道中的关键作用,这便为类似问题的调适提供了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和有关单位在生产运营中承担着巨大的风险,资产减值风险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经营风险之一,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资产减值
目的探讨个性化整体护理干预对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广安门医院眼科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接受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患者1 018例,年龄5~85岁,平均年龄45
目的了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认证的研究机构发展和运行现状。方法通过网络进行在线问卷调查,汇总全国各药物GLP机构有关设施规模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党建工作正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笔者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建工作为例,从创新载体、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抓党建,转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合作易行,融合不易。本文通过校企合作中的文化碰撞和校企合作开发医用电子仪器示教仪的案例,展示了校企合作的一个侧面。
本论文以芴和苯为共轭主链,通过Suzuki偶联以及侧链改性制备了四种共轭聚合物:带溴丙基的聚芴PF-b、带巯基乙酸侧链的聚芴PF-1、带巯基乙酸钠侧链的聚芴PF-1Na、带蛋氨酸侧链
本文在引用对全国5所高校183位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相关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尝试对课程进行界定和阐释,并运用图表等具体分析了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问题,探究了如何设置课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值现代转型之期,对中西文化的复杂心理与不同立场,令近代知识群体表现出了维护传统与反对传统的两种主流思想趋向。而作为“文化保守主义”代表
本研究通过实验的方法检验了传统教学模式下与多媒体教学模式下不同词汇呈现方式对词汇记忆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分析,本研究证实:在多媒体投影教学环境下
本研究至2016年12月止共对贵州省包括毕节市、大方县、盘州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纳雍县、水城县、兴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绥阳县、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