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患者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sw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早期结直肠癌治疗效果好,而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差,生存率低。目前,对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对患者的病情进展检测尚缺乏一个较为理想的肿瘤标记物。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检测血液和粪便中的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PK)可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国外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都认为tumor M2-PK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的肿瘤标记物。 M2型丙酮酸激酶(M2 type pyruvate kinase,M2-PK)作为丙酮酸激酶的一种同工酶,在正常的细胞中主要以四聚体的形式存在,而在几乎所有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中,由于合成代谢的需要,M2-PK大量表达并转变为主要以二聚体形式存在。这种以二聚体形式存在的M2-PK则被称为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 type pyruvate kinase,tumor M2-PK)。 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粪便潜血试验(FOBT)是现在较广泛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方法。但由于其特异性或敏感性不高,人们在探索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指标。 目的: 1.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tumor M2-PK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tumor M2-PK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3.比较同一患者血清和粪便中tumor M2-PK水平的差异。 4.通过tumor M2-PK与CEA和FOBT组合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的方法。 资料和方法: 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住院的44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2名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血液和随机粪便各一份,采用德国Schebo公司生产的tumor M2-PK试剂盒,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粪便中的tumor M2-PK水平。另外,收集血液标本一份,送本院检验科采用ROHCE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Elecsys 2010检测血清CEA水平。在收集粪便标本的同时,以胶体金免疫试剂瓶收集适量标本置试剂瓶中,同时送本院检验科,行粪便潜血试验。 结果: 1.血清tumor M2-PK和粪便tumor M2-PK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中敏感性分别为59.1﹪、63.6﹪,特异性分别为为86.4﹪、81.8﹪。 2.血清tumor M2-PK和粪便tumor M2-PK的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两者的吻合系数为k=0.522,吻合度一般。 3.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和粪便中tumor M2-PK的水平与肿瘤的T分期均具有相关性,分期越晚,Tumor M2-PK的水平越高。 4.tumor M2-PK和CEA及FOBT联合检测,可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 结论: 1.tumor M2-PK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血清tumor M2-PK和粪便tumor M2-PK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中敏感性分别为59.1﹪、63.6﹪,特异性分别为为86.4﹪、81.8﹪。 2.血清tumor M2-PK和粪便tumor M2-PK具有一定的吻合度。 3.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和粪便中tumor M2-PK和肿瘤的分期均具有相关性,肿瘤分期越晚,tumor M2-PK的水平越高。 4.血清tumor M2-PK+CEA+FOBT和粪便tumor M2-PK+CEA+FOBT联合检测均可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血清tumor M2-PK+CEA+FOBT更适合在健康人群的普查,粪便tumor M2-PK+CEA+FOBT更适合在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和临床有症状人群的筛查中应用。
其他文献
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压力增加而引发并发症。主要包括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脾功能亢进、顽固性胸腹水、肝肾综合征及肝静脉闭塞导致的布-加
目的观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mRNA及其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及新血管形成(微血管密度MVD)的情况,探讨PTTG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