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展开。课程实施必须通过教材来落实,因而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目前,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已经出现了多个版本。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者还是广大的一线教师,都需要加强对数学教材的研究。因为,数学教师能否有效地利用数学教材,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其能否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教材也称课本,是实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包括了教学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初级中学数学教材,主要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以下简称北师大版),另一个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以下简称人教版)。加强对以上两个版本教材的研究,以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每个一线教师的应尽之责.然而,对初中数学教材的研究,国内并无成熟的理论可资借鉴。在国外,荷兰学者范希尔夫妇经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长期探索,指出学生的几何思维存在5个水平:直观(Visualization)、分析(Analysis)、推理(Inference)、演绎(Deduction)、严谨(Rigor)。范希尔理论较好地刻画了学生的几何思维水平。本文以该理论为依据,以北师大版和人教版中的“相似形”为例,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揭示两种教材中几何内容的编写特点,为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师驾驭初中数学教材的几何内容,提高几何内容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服务。本研究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数学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和争论;第二部分,简要介绍范希尔理论及其相关研究,根据该理论,以图形相似为例对两种教材进行比较;第三部分,对比较结果的分析、讨论;第四部分,对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