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胜利渠灌区地下水水质评价及水盐运移机理分析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2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胜利渠灌区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之一,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无限制的开发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短缺、灌区地下水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引用黄河水进行灌溉是引黄灌区的主要特点,但是,黄河水自身具有含沙量大、污染较严重、污染要素复杂等特性,加之灌区内粗放性的灌溉方式及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化学试剂的大量使用、部分区域肆意开发地下水等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引黄灌区内地下水环境的演变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地下水环境一旦破坏极难改善,这已引起广大学者及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强地下水水质监测,掌握灌区内地下水环境变化特性,科学评价地下水水质,研究地下水环境演变机理,有利于合理调节引黄灌溉模式,保障灌区地下水环境质量,促进粮食高产与稳产,保障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本研究以水利部“948”项目“粮食主产区地下水实时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为依托,通过引进意大利 AMS-SYSTEA“风光互补地下水污染原位在线观测系统”,对灌区地下水总 N、水位、PH值、电导率、溶氧、浊度、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氟化物等水质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地下水水位、水质变化情况;基于人民胜利渠灌区的具体特点,构建引黄灌区地下水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新的评价理论与方法对灌区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研究地下水环境质量及其演变规律,初步揭示地下水环境质量与农作物种植模式、灌溉制度等影响因素的驱动关系。通过项目研究,实现人民胜利渠灌区地下水动态监测与评价,为优化引黄灌溉模式、合理配置灌区水资源、保护地下水环境与改善灌区生态环境、保障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丰满大坝修建的历史资料,以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条件,详尽阐述了促使闸墩裂缝产生的各种原因。其中温度应力是闸墩裂缝成因的最主要原因。作者采用三维有限元
目的在宁夏汉族人群中深入定位6号染色体短臂上HLA III基因区域TNFα两翼58kb范围内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生有关的易感基因。方法分别采集宁夏汉族300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385正
本文采用冷浸法对牛心朴子(Cynanchumkomarovii)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比较了不同溶剂的提取率及提取物的性状。测定了各种提取物对线虫的毒杀活性。分析了环境因素对活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