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诊断方法,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合理依据。2.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及预后,为法医学伤残评定及损害赔偿提供建议。对象和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09年10月郑大五附院收治的1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可发生在青少年到老年之间的各个年龄段,以50-60岁为发病年龄高峰。患者症状不一,与血栓形成部位、年龄、体质等因素有关。左侧肢体较右侧肢体病变常见,且以周围型病变居多。自发性DVT以左下肢多见,有危险因素的DVT两侧肢体发病率无明显差别。超声检查可准确诊断下肢近端DVT。发病一周内进行治疗的患者,其疗效优于发病一周后接受治疗的患者;抗凝联合溶栓治疗较单纯抗凝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快,远期疗效无差异。DVT病变早期给予抗凝溶栓治疗联合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可降低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的发生结论:创伤、手术、长期卧床等是DVT的主要获得性病因,以彩超为主的影像学检查是DVT的确诊方法。肺栓塞(PE)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远期并发症,使肢体处于病废状态,在法医学鉴定中应充分考虑以上几方面的表现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