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隐喻的研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传统隐喻研究只是局限于修辞学领域,认为隐喻是语言的一种修饰性的附加成分,是正常语言规则的一种偏离,隐喻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随着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不断加深。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提到隐喻无所不在,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观隐喻研究的全面开始。在研究者看来,隐喻不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它是人类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交流中会频繁使用到隐喻,这时隐喻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在第一章引出研究的主体,指出隐喻的定义,介绍了隐喻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重要理论、隐喻的分类和隐喻的功能,为之后探讨隐喻的翻译问题作了铺垫。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作为本文理论框架之一的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主要阐述了隐喻翻译的方法;最后在第四章结语部分作者对上述论述作了总结,并指出隐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隐喻的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具体语境,还要注意两种不同语言间文化的差异,以免造成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