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党权威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S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党作为将国家与社会联系起来的主要政治组织,在协调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直为学界所关注。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的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向纵深发展,这必然会涉及到执政党的调整。如何实现政治体制改革与执政党建设的协调一致,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完善执政党的政党权威,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在对权威理论进行系统疏理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的权威状况做出客观分析,并对新时期如何加强执政党的权威建设做出有益探索。 本文由导言、正文、结语组成,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了政治发展视野中的权威理论与政党权威。论文首先考察了近代西方理论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当代中国政治学界对权威的分析与论述,认为西方学者普遍强调权威树立过程中的合法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更强调权威的统治性,而中国政治学界目前还处在为权威正名的阶段。在这些基础上,本文提出权威问题不仅属于合法性问题,权威还是一种关系,也是一种制度,这就使权威概念从意识层面回归到物质层面,有了可以把握的角度,从而为加强执政党的权威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途径。其次,论文在权威理论的背景下,对政党权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试图揭示出政党权威的内涵、特征、功能及其制约因素等基本要素,以期为后面的现实问题研究提供理论分析框架。 第二部分着重考察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的权威发展状况。论文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为界,将政党权威的发展过程分为前后两个大的阶段。认为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间,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在全国树立起了执政党的权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党拥有至高的权威并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有效地维护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这是其发挥作用的积极方面。但与此同时,这一个时期政党权威逐渐替代国家权威并进一步异化为政党领袖的个人权威,致使中国政治发展进程受到严重挫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权威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改革与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执政党的权威有了新的合法性来源,特别是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政治制度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都为执政党权威的巩固与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处于社会转型期背景下的中国共产党,其执政权威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的严峻考验,党必须重新调整其领导国家和社会的体制与方式,广泛吸收与整合各种可能的合法性资源,才能点得更高层次的权威. 第三部分着重探讨了加强中国共产党权威建设的意义和途径。论文认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以后,巩固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权威对中国政治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有效地坚持党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巩固党的合法性基础并吸收新的合法性资源,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提出,加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社会化功能,开发和强化执政党的公共政策功能,创造并充分利用新的合法性资源,做到保护、争取与控制的平衡等,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政党权威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生态文明教育是引导大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枢纽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度
本文运用规范分析、比较研究方法,围绕制度的构建,对阐明权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全文共分为六部分,其中包括:基础论主要通过对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的相关理论进行介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包容性、历史性、民族性、适用性、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都发生了变化,城市与农村利益格局与过去相比产生了巨大差异,许多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经商,并成为城市劳动力重要的一部分,人口城市化进程
主权作为一种特殊的所有权,是国家利益的根本保障和基本的实现方式.从根本上讲,国家利益决定国家主权;国家主权的存在及其变化要根据国家利益重心的转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在
妇女的社会地位是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该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在我国两千年来的封建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女性在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中,处于从属地位,加上女性自身思想意
目的犯为故意犯罪的一种,因其主观构成要素的一定特殊性,即具有两个主观要素,这使其与一般故意犯罪有别。虽说目的犯规定在各国刑法中所占比例不多,但目的犯仍不失为刑法上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