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铁氢氧化物缓解水稻镉胁迫的机制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peed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农田土壤镉污染情况加剧,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严重损害肾脏、心血管、肌肉骨骼和女性生殖系统。因此,治理农田土壤镉污染,保障农产品安全势在必行。硅酸和铁氢氧化物降低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进而缓解镉对水稻的胁迫作用已成共识;但其化学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为此,开展硅、铁氢氧化物共存缓解水稻镉毒性的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对于揭示硅降低土壤镉生物有效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基于CD-MUSIC模型研究镉的硅-铁氢氧化物表面络合形态,旨在探究硅、铁氢氧化物二者共存情况下水稻镉毒性缓解的土壤化学机制。本文通过化学方法,获得高纯度硅酸盐处理的铁氢氧化物(水铁矿(Fh)、针铁矿(Goe)),应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比表面积测定和酸碱电位滴定等手段,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性质表征,通过水培及等温吸附-解吸试验结合CD-MUSIC模型,以期明确硅-铁氢氧化物(硅-水铁矿(Si-Fh)、硅-针铁矿(Si-Goe))缓解水稻镉毒害效应,揭示硅对酸性水稻土镉吸附行为的影响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硅-铁氢氧化物可显著缓解水稻镉胁迫。镉胁迫下硅-铁氢氧化物和铁氢氧化物处理降低了水稻植株镉含量(P<0.05)、CAT活性(P<0.05)、POD活性(P<0.05)和MDA含量(P<0.05),缓解了膜脂过氧化和木质化作用;根组织分化完全、维管束环纹清晰、细胞结构饱满排列紧密;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增强其抗镉胁迫能力,硅-铁氢氧化物处理缓解效果优于铁氢氧化物。2.硅-铁氢氧化物可显著促进镉的吸附。各处理对镉的吸附量,硅-铁氢氧化物相较于铁氢氧化物,促进镉吸附抑制镉解吸(P<0.05);各处理镉吸附量与pH正相关;非线性等温吸附方程Langmuir和Freundlich均能较好拟合镉的吸附,Freundlich的拟合效果均好于Langmuir,铁氢氧化物的镉吸附倾向于表面非均一的单层吸附。3.基于CD-MUSIC模型拟合,表明镉在硅-铁氢氧化物表面形成铁氢氧化物-硅-镉的三元表面络合物为硅对缓解酸性水稻土镉毒性的土壤化学机制。硅-铁氢氧化物表面活性羟基位数多于铁氢氧化物;硅-铁氢氧化物相较于铁氢氧化物的电荷零点左移,表面负电荷数增加。硅主要以双齿双核和单齿单核络合物形态吸附于铁氢氧化物表面,镉在铁氢氧化物表面的主要分布为双齿双核吸附形态,镉在硅铁氢氧化物表面可能形成铁氢氧化物-硅-镉三元表面络合物。综上所述,硅-铁氢氧化物可有效缓解水稻镉胁迫,降低水稻镉含量,缓解膜脂过氧化和木质化作用,增强根组织分化,增强抗镉胁迫能力;镉主要以静电吸附和配位吸附方式,在硅-铁氢氧化物表面生成铁氢氧化物-硅-镉三元表面络合物,而不被水稻所吸收。
其他文献
胃癌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居于第五和第三,中国也是胃癌大国,仅次于肺癌。目前用于胃癌研究的小鼠原发性肿瘤模型造模时间长,成功率低。随着CRISPR/Cas
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曲家,被誉为“意大利歌剧之王”,一生共创作26部歌剧。《海盗》是威尔第早期歌剧作品之一,三幕歌剧,皮亚维根据拜伦诗篇改撰脚本,该
本研究以广东某钢铁有限公司烧结烟气脱硫废水作为研究对象,其经过化学沉淀(硫化物沉淀)处理后的化学需要量(COD)、氨氮(NH_4+-N)等污染物含量仍然较高,均无法达到GB13456-2012《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间接排放标准,需经过深度处理以便回用或排放到总废水处理中心。目前国内对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废水中COD、NH_4+-N去除还没有可借鉴的成熟技术,受该钢铁厂的委托开展此项研究工作
内脏脂肪素(visfatin)是脂肪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并能够通过内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运输到其他组织器官,参与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以及调节机体的代谢平衡。在脂肪组
笔者于2019年2月至10月参与北外高级翻译学院与联合国纽约总部中文处合作的远程实习项目,单独或合作翻译了会议简要记录、决议草案等文件。之后笔者又于2019年7月至10月赴联
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是急性白血病(ALL)中危险因素较高、预后较差的类型。随着分子学水平诊断手段的进步,Ph+ALL在ALL中的比例不断增加。酪氨酸激酶抑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我国重要的水稻害虫。为了研究新的褐飞虱防治方法,本文对38株转化有褐飞虱几丁质合成酶A dsRNA(dsNlCHSA)的绿僵菌菌株进行了筛选。通过生物测定,有6株菌株对褐飞虱的控制效果显著高于对照(野生型菌株),其中控制效果最好的菌株为菌株23。通过无菌培养和ITS序列检测,证实了菌株23可以入侵进入褐飞虱体内。利用定量PCR技术,证明了转化入菌株2
法氏囊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靶器官,一些免疫性疾病常使其受损甚至发生萎缩,从而引起免疫抑制,因此对免疫器官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其免疫状态和机制,为我们的育种工作提供更
当前城市人口快速扩张,土地资源紧张、人居居住密度增大、居民亚健康等问题日益凸显,以直接服务于周围居民的城市公园促进全民健身热潮的展开成为行之有效的选择。作为城市公
目的:了解上海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患者酒精使用情况;参照国外既有的简短干预(Brief Intervention,BI)技术,根据中国文化情况对其进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