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纳米TiB2+TiC颗粒增强Al-Zn-Mg-Cu合金组织构建及强韧化机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taozhy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瓷颗粒增强的铝合金具有更高的比强度和更广泛应用空间,在铝合金轻量化的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比于微米尺度颗粒而言,纳米尺度的陶瓷颗粒则更能发挥出颗粒增强体的优势。但纳米颗粒对高强的Al-Zn-Mg-Cu合金增强效应的研究却并不深入,多相纳米颗粒混杂增强下Al-Zn-Mg-Cu合金铸态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和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分析。另外对于Al-Zn-Mg-Cu合金而言,合金往往要经过热变形和搅拌摩擦焊接来满足工业使用性能上的要求,但在纳米颗粒增强Al-Zn-Mg-Cu合金热变形和搅拌摩擦焊接上的研究并不成熟,有待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使用熔体内反应法制备了纳米TiB2+TiC颗粒增强的Al-Zn-Mg-Cu合金,研究了纳米TiB2+TiC颗粒对Al-Zn-Mg-Cu合金凝固行为、热挤压成型及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组织演变的规律及机制,揭示了纳米TiB2+TiC颗粒在不同热加工条件下提高Al-Zn-Mg-Cu合金力学性能的强化机制。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揭示出内生双相纳米TiB2+TiC颗粒对Al-Zn-Mg-Cu合金铸态组织及T6后合金力学性能的作用规律及影响机制:i)纳米TiB2+TiC颗粒凝固时作为α-Al的异质形核核心,并在固液界面前沿阻碍α-Al枝晶的生长,使得不同Zn-Mg含量的Al-Zn-Mg-Cu合金铸态晶粒均得到稳定细化。同时还抑制了固液界面前沿溶质原子的传输扩散,从而降低了Al-Zn-Mg-Cu合金铸态组织中的元素偏析,使得元素在铸态晶粒中分布更加均匀,使得合金在常规热处理工艺下能达到更好的热处理效果。ii)微量双相纳米TiB2+TiC颗粒的加入大幅增加了晶界面积,增加了溶质原子向晶内扩散的通道,使得固溶后元素分布更加均匀;且时效过程中金属基体与纳米颗粒之间的热错配形成大量的晶格缺陷,为析出相的形核提供形核位点和形核能,使得T6后Al-Zn-Mg-Cu合金析出相从97.13 nm减小到69.88 nm。iii)微量双相纳米TiB2+TiC颗粒的加入显著提高了铸造Al-Zn-Mg-Cu合金的力学性能,不同Zn-Mg含量的Al-Zn-Mg-Cu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均同时提高。微量双相纳米颗粒增强铸造Al-Zn-Mg-Cu合金力学性能的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热错配强化和奥罗万强化,其中奥罗万强化起到主要的强化作用。2)揭示出内生双相纳米TiB2+TiC颗粒增强的热挤压Al-Zn-Mg-Cu合金的组织演变规律及力学性能提高的强化机制:i)双相纳米TiB2+TiC颗粒通过钉扎效应抑制了热挤压过程中合金晶界和位错的运动,使得Al-Zn-Mg-Cu合金保持均匀化时的细化状态,并积攒了更高的变形能量,使得变形态和T6热处理后的晶粒中均萌发出了更多的结晶晶粒。ii)微量双相纳米TiB2+TiC颗粒细化合金晶粒组织并抑制元素偏析,使得热挤压Al-Zn-Mg-Cu合金中T6热处理后弥散析出相和GP区析出相分布更加均匀,并降低了PFZ的宽度,PFZ尺寸从26 nm减小到了16 nm。iii)微量双相纳米TiB2+TiC颗粒加入后Al-Zn-Mg-Cu合金的热挤压板材的屈服强度从653 MPa提高到了681 MPa,抗拉强度从708 MPa提高到了738MPa,断裂应变从12.16%减小到了10.21%,有着更佳的力学性能。微量双相纳米颗粒提高Al-Zn-Mg-Cu合金热挤压板材力学性能的主要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位错强化、析出强化,并以析出强化为主。3)发现焊接热输入对搅拌摩擦焊接接头宏观形貌有着显著影响,揭示出双相纳米TiB2+TiC颗粒增强的热挤压Al-Zn-Mg-Cu合金板材搅拌摩擦焊接接头在热处理前后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和作用机制:i)在0.3 mm轴肩压下量、600 rpm/min旋转速度和100 mm/min的行进速度下Al-Zn-Mg-Cu合金的可以实现宏观质量良好且美观的搅拌摩擦焊道。ii)微量双相纳米TiB2+TiC颗粒的加入使得Al-Zn-Mg-Cu热挤压板材的搅拌摩擦焊接接头不同区域的组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晶粒细化,且由于纳米颗粒的钉扎效应,阻碍了热处理过程中焊核区和前进侧TMAZ晶界的扩展,热处理后焊接接头的组织也得到有效的细化。iii)双相纳米TiB2+TiC颗粒增强的Al-Zn-Mg-Cu合金的搅拌摩擦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更高,热处理后焊接接头抗拉强度提高了15.6%。微量纳米颗粒增强Al-Zn-Mg-Cu合金搅拌摩擦焊接接头的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位错强化和析出强化,其中析出强化承担主要的强化效果。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位居世界前列,在面对当今气候变暖及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时,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排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镁合金由于密度小而能够有效减小汽车质量,因此其在汽车上的大量应用成为必然趋势。然而,镁合金耐磨性能较差,不利于其大范围应用。鉴于超声表面滚压处理能够显著改善合金表面性能,本文对AZ91D镁合金进行超声表面滚压处理,并研究其表面纳米化机制、力学性能及耐磨
在我国医疗制度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医院财务管理也受到了制度改革的影响,改革要求医院财务管理要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但仍然存在一些建设难题。文章阐述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随着系统中的电力电子化负荷逐渐增多,系统的特性也在随之改变,经典的综合负荷模型(SLM)对电力电子化负荷的等效有所不足。变频空调是典型的电力电子化负荷,且在居民楼和商场等场所应用广泛,文章以变频空调为例,通过研究其工作机理,对单台变频空调进行了详细建模,并通过实际变频空调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分析经典SLM对变频空调负荷等效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带无功调整的改进SLM。并分别以纯变频空调负荷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31日~2020年5月31日收治的13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持续经鼻胃管管饲治疗,观察组给予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治疗,两组均持续15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总蛋白(
Al-Mg-Si系铝合金是典型的可热处理时效铝合金。因为具有加工时成形性好,时效硬化之后屈服强度高的特点,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汽车车身材料。如何高效率、低成本生产高性能Al-Mg-Si系铝合金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亚快速凝固冷却速率可以达到10~2-10~3K/s,是高效化生产铝合金的一种可行方法,然而,目前亚快速凝固铝合金的研究并不深入,包括亚快速凝固条件下的组织演变规律、时效行为及合金元素作用
Al-Mg-Si系(6xxx系)合金是典型的时效强化铝合金,具有低密度,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可成型性等优点,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亚快速凝固工艺的冷却速率高(~10~2~10~3K/s),能够细化组织和提高元素高固溶度,进而缩短均匀化时间,提高效率、降低了能耗。因此,亚快速凝固工艺成为制造汽车车身板用Al-Mg-Si合金的发展方向之一。然而,我们发现亚快速凝固Al-Mg-Si系合金在轧制后的固
压电陶瓷具有将电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能力,已经在医疗,汽车,数码通讯乃至公共安全等方面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功能性陶瓷。弛豫铁电体由于其低损耗,高能量存储和大的电致伸缩,常常作为电容器以及传感器等元件。Pb(Mg1/3Nb2/3)O3(PMN)是最典型的弛豫铁电体,常常被用来掺杂修饰其他铁电体来改善性能,比如(1-x)Pb(Mg1/3Nb2/3)O3-x Pb Ti O3。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压电陶
在工业化水平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铝合金在各行各业都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双辊铸轧技术(Twin Roll Casting,TRC)作为一种近终成形加工铸造手段,可实现短流程、低成本生产,被认为是新世纪冶金工业中极具潜力的革新技术之一。由累积叠轧工艺(Accumulative Roll Bonding,ARB)制备非均匀层状异构材料作为新兴结构材料,可突破传统强化机制强塑性难以兼顾的局限性,具有广阔
镁合金因其比强度、比刚度高等优点,被认为是现今最轻的工业应用金属结构材料,其在交通运输、航天等多个制造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由于HCP晶体结构的限制,其在室温下的塑性加工能力差。而获取高性能的镁合金结构件需要复杂的加工工艺且成本较高,这导致镁合金目前并不能实现大范围的工业应用。据研究报道,合理利用电脉冲处理镁合金可以有效地优化微观组织结构,改善并增强其室温塑性加工能力。与传统镁合金热处理加
铜和不锈钢组成的复合结构具有性能和成本双重优势,在军工、电力、造船、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但铜/不锈钢的理化性能差异较大,导致两者的焊接存在一定困难。激光填丝焊不但保留了激光焊能量密度高、焊后变形小、焊接效率高、无真空要求等优点,而且具有降低装配精度、冶金调整方便、接头形式不受限制等优点,用来解决铜/不锈钢激光焊接中金属烧损严重、束缝对中精度要求高、间隙敏感性大等问题。本文利用激光填丝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