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尔森是当代美国文坛最著名、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在1993年,由于她“在小说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使美国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充满活力”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她是世界第八位获此殊荣的女性作家,同时也是美国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其小说以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而著名,她的作品总是代表着黑人女性并充满了悲剧色彩。莫尔森以一个黑人作家特有的敏感,着重审视了白人社会的价值观对黑人文化发展的阻碍和对黑人人性的扭曲。她同时也揭示了黑人社会内部对自己同胞的排斥和伤害,展现了黑人在种族歧视社会里所承受的心理折磨。她的代表作--普利策获奖小说《宠儿》最为震撼人心,现已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该书的主要情节取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主要讲述了女黑奴塞丝怀着身孕只身从肯塔基的奴隶庄园逃到俄亥俄的辛辛那提,奴隶主追踪而至。为了不使儿女重复自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她毅然杀死了自己刚刚会爬的幼女宠儿。18年后,被她杀死的女婴还魂归来,以自己的出现日夜惩罚母亲当年的行为,加倍向母亲索取着爱。小说发表后在美国文学界、文化界引起强烈震动,各大报刊纷纷刊文给予最高规格的赞语,认为它是美国黑人历史的一座纪念碑。在《宠儿》这本书中,主人公塞斯通过极端的方式斗争与反抗,将她的全部生命奉献给她的孩子。小说通过对这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弑婴惨剧的讲述,揭示美国奴隶制度废除前黑人悲惨的厄运,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另类的母爱:那就是在万恶的反人类的奴隶制度下处于性别和种族双重劣势下的黑奴母亲的爱,一种非凡的充满创痛的母爱。虽然塞丝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面对母性的剥夺,她却不得不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这种近似疯狂的畸形母爱浸透了塞丝的血泪和无奈,充满了对黑奴制度的无言控诉。《宠儿》挑战了传统的母爱价值观,通过毁灭的方式对母爱进行诠释和解读。自《宠儿》问世以来,国内外许多的专家学者纷纷对它进行分析研究,剖析小说中所体现的黑人文化、种族残害、女性主义等主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宠儿》中母爱的解读,分析主人公的母爱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其在各个阶段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反应出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母爱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