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观点看翻译中译者的作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yutao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是人类进化史上最复杂的活动之一,它是原作者、原文、原文读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动态作用的统一体。伴随着翻译实践的发展,翻译研究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只言片语式的经验之谈到现在层出不穷的各种翻译观点,人们对翻译活动这一认识越来越深刻,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并且翻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观点也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但是,纵观中西翻译史,传统的翻译研究在“对等”、“忠实”观念的束缚下,着重于语言层面的转换分析,是一种静态的文本研究,几乎完全忽视了翻译活动中译者的重要作用。然而真正系统的对翻译活动中译者的主体性研究却是出现在上世纪末,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性作用逐渐凸显。对于如此复杂多变的翻译活动,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过程中译者的作用加以专门的研究。因此,本文主要以接受美学理论为依据,探讨了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作用。全文共分为四大章。 众所周知,接受美学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姚斯和伊塞尔为代表的康斯坦次学派提出来的,它基于阐释学和现象学,完成了文学研究的中心以文本到读者的转变,完善了对“作者—作品—读者”体系的研究。因此,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接受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翻译过程中的接受美学观。按照接受理论的观点,翻译过程中译者面临两次接受过程,第一次接受过程是译者本身与原作之间的交流,译文读者与译文的交流和对话是第二次接受活动,这只有在翻译完成之后才能实现。但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读者的存在,预测读者的接受水平和审美情趣。因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给读者阅读,让读者接受。因此,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作用是明显的,他不仅充当原作的特殊读者,而且还要考虑目的语读者以及关注他们的需求以及接受能力。 有关翻译与译者之间的关系在第二章中得到论述。由于中西翻译实践都是从宗教作品的翻译开始的,出于对宗教作品的敬仰,从一开
其他文献
<正> 引言近年来,随着国有土地管理法规的实施,输电线路建设的路径多选在山地丘陵地带。为解决山地岩石基础的开挖困难及制约工期的难题,我公司于1987年初提出了开发岩石钻机
宋明理学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完成形态,内在内容是由本体论、认识论、修养论构成的一个三位一体整体性。张载作为关学派的创始人和宋明理学三大奠基者之一,其哲学思想鲜明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随着矿井采深的增加和采掘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深井高温热害已经成为制约煤矿安全开采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危害矿工的身体健康,制约矿井生产效率的进一步
本文选取洪凌、张冬峰、陈和西这三个在全国较有影响力的风景画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三个年龄相若、题材相似、同走中西结合之路的风景画家的艺术探索,并结合历史沿革、时
状态反馈在控制系统的各种综合问题的讨论中已充分显示出其优越性。不管是系统的极点配置、镇定、解耦控制、无静差跟踪还是线性二次型的最优控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用状态反
<正>你知道吗,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平均每人一生要用6年的时间做梦。一夜安眠不仅能让你精神焕发,也会让你更加愉快、健康和美丽。昨晚,你睡得好吗?睡眠是
近年来,利用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分析不同酒精饮料气味中单独组分的感官活性,以及气味与这些产物中挥发性化学组分相关性的研究有所加强。GC-O技术是一种基于色谱柱洗
介绍了安庆江堤丁马段的地质和工程条件 ,通过对险情、覆盖层条件和天然渗流场的分析对堤基进行了安全评价 ,说明了堤基加固处理的必要性 ;对几个典型年份的测压管观测资料进
利用CBM,CNKI数据库检索1979年—2012年收录的口服中成药治疗糖尿病的文献,并对文献发表年代、期刊分布、文献来源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治疗2型糖尿病中成药的临床文献的分
图像数据库的核心技术是图像检索。图像检索则是近年来海量信息处理面临的“瓶颈”。基于内容的检索最具有本质性,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图像检索技术的两大关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