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N总线的电动大巴充电装置的研究和设计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anb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和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电动汽车以其低排放、低噪声等优点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是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和商业化后不可缺少的服务基础设施,因此,研究运行可靠、性能优越的智能充电装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以电动大巴充电装置工程研制项目为背景,以丌发出高可靠性、高性能指标并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大巴充电装置系统为目的。   充电装置的硬件设计中,主控制芯片采用ATMEL公司的ATmegal28芯片。功率模块采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方式,有效的节约了成本。在主控制器硬件的设计上,主要从最小系统、采样模块、D/A输出模块、人机接口模块和通讯模块五个方面设计了硬件结构,并进行了控制器的实际调试。   充电装置的软件设计中,主要实现的功能为:A/D采样处理、D/A输出控制处理、充电电流控制、触摸屏通信、CAN通信、故障报警功能等。采用模拟操作系统与多任务、多状态的思想,设计软件延时模块对任务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使应用系统模块化、丌发任务层次化。   在优化设计上,分别在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对本装置采取了一系列抗干扰措施。   本文所设计的电动大巴充电装置经工业现场调试,工作正常、性能稳定,能够实现充电电流0-500A连续可调。除此之外,也可实现多种充电方式的设置以及充电历史记录的记忆、显示,完全满足工业要求,实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其他文献
本硕士论文分为两章,分别是蓝藻分子生物学以及环境工程相关课题。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以丝状体蓝细菌——鱼腥藻Anabaenasp.PCC7120作为基因工程受体菌,构建Endostatin基因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用电需求迅速增加,利用化石燃料的发电体系带来了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风能、太阳能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环保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得到了大力开发与利用,进而促使了分布式电源的兴起,分布式发电技术迅速发展。自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率先提出清洁环保、能源供给多样化以及可提供个性化电力的微电网以来,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技术开始得到国内外学者的
哺乳动物的嗅觉器官能识别和区分千万种结构上有差异的挥发性化学物质。这种化学感应功能是由一个非常庞大的嗅觉受体家族所完成的,它们主要在鼻上皮细胞嗅觉神经元表面表达。
对于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的能源危机和坏境污染,人们急于寻找一种解决方法。电动汽车以其绿色、无污染的特点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各国政府以及汽车制造商的推动下,电动汽车技
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主要分为永久性故障和瞬时性故障,并且瞬时性故障是单相接地故障的主要表现形式。采用单相重合闸技术能够提高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是如果重合于永久性故障,会使得系统再次受到冲击并且恶化了断路器的工作条件。因此,在重合闸之前判断单相接地故障的性质实现自适应重合闸显得非常必要。带有串联电容补偿的输电线路由于其能够提高传输功率、降低网损以及具有一定的经济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
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以及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报警管理系统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更缺乏量化评估技术。国内外多次大停电的案例分析表明,电网的崩溃本来是有希望避免的,但是由于故障时报警信息过多,调度员难以及时识别和处理关键故障而造成事故扩大。未来的智能电网具有海量的数据点
随着国民经济、国内电力市场的繁荣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用电负荷日益增长,同时用户对配电网供电的品质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重要或敏感的负荷,即使是短时停电,也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或不良的政治影响。在要求配电网运行和管理更加可靠、合理、高效的形势下,实现城市电网负荷的不停电转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基于选择支路交换法配电网电磁合环稳态电流及暂态电流冲击计算分析系统,系统研发从功能上可分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风电、光伏发电越来越得到重视。有别于火力、水力等常规发电,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不可控性的特征,使得常规电源的调节能力难以有效应对,给电网运行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针对大规模风能、光伏基地弃风弃光的突出问题,利用高载能负荷的调节特性作为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手段,并对高载能负荷调度模式、高载能负荷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高载能负荷多时间尺度有功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主要工作
盐渍化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大难题,它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约6%的土地。塔里木河与黑河是中国西部最大且最为重要的两条内陆河,在这两条河的下游,发育着由数公里宽茂盛的河岸林植被
砷是被广泛关注的五毒元素之一,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对生物体危害极大。水体砷污染已成为当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中国是砷污染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新疆是我国大陆最早发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