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对卵巢低反应(POR)患者超促排卵(COH)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效果,探讨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辅助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患者资料。依照2011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协会(ESHRE)制定的博洛尼亚标准,选取符合该标准的卵巢低反应患者。采用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的POR患者设为A组(实验组),共收集48个周期;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的POR患者设为B组(对照组),共收集67个周期。分别使用两种促排方案进周期后,均于扳机32-36h后在超声监测下穿刺取卵,取卵后根据男方精液情况,行IVF或ICSI或IVF+ICSI,第3天判断胚胎质量。两种方案均将可利用胚胎全部冷冻,之后行自然周期(NC)/激素补充(HRT)周期/促排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ET后常规黄体支持,移植后10天行血HCG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效果及胚胎实验室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如:年龄、不孕年限、原发/继发不孕例数、体重指数、窦卵泡数、基础激素水平(FSH、LH、P、E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CG日血激素水平(FSH、P、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血LH水平A组明显低于B组(2.88±2.56 vs 4.51±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Gn使用总量、Gn使用天数比较(2210.42±766.88 vs 1747.01±764.98、10.88±3.21 vs 9.12±3.14),A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n用药总量P=0.002、Gn用药天数P=0.004)。两组患者HCG日获卵数、成熟卵数、正常受精数、Day3优胚数、可用胚胎数、获卵率、正常受精率、Day3优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获卵率(81.8% vs 71.1%)、正常受精率(61.2% vs 58.2%)、Day3优胚率(74.3% vs 73.2%),均为A组更理想。A组的周期取消率远低于B组(14.58% vs 3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 结论:对卵巢低反应患者,PPOS方案与拮抗剂方案相比,可更有效控制早发LH峰,降低周期取消率。该方案口服孕激素,简化了促排卵过程,降低了治疗费用,安全方便。两组的获卵率、正常受精率、Day3优胚率虽无统计学差异,但总体上PPOS方案组更理想。对于卵巢低反应患者,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不失为一种可选的有效促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