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水稻是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口粮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地位显赫。绥化市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水稻产出地,通过调研发现,该地区存在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低、年活动积温少等气候特点。高质量的浸种催芽可有效的抢夺积温、延长生育期,直接影响着水稻后期的生长态势、成熟度、米质和产量。近几年,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扶持下,绥化市开始尝试建造并使用水稻工厂化催芽育苗基地,坚持催芽育苗高标准,有效解决了手工浸种催芽的诸多问题。绥化现已建成水稻催芽育苗基地77处,催芽能力达1.03万吨。建设过程中,水稻、催芽车间设备的选择是基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原则。选择匹配的设备能自动调控种子的周边环境,一次性完成稻种的“浸种-破胸-催芽”的全套生产流程。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发现,工厂化催芽育秧的标本在发芽率、秧苗素质、产量的各项指标,都较常规有明显提高。以100t催芽育秧车间为例,对供给侧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分别考虑了固定陈本可和可变成本在三种经营管理模式下的不同,对成本回收期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三种模式下在厂房报废之前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效益。三种经营模式分别为农户带籽催芽、农户订单购芽籽、农户订单购苗。三种模式的经营成本回收期分别为3.0年、2.8年、2.6年,可以得到的最大的利润分别为546万元、615.6万元、1264.15万元。经过分析可得,第三种模式成本回收期最短,其所获得的利润也是最大的。以距离5km、种植面积300万亩的种植户为例,对需求侧进行了成本对比分析,得出农户采用订单购成苗受益最大。以“基地—水田”提出了辐射半径的概念,对水稻工厂化催芽育秧基地的辐射半径进行了分析。基于一定的假设为前提,以运营效率最大为目标,通过分析和公式的推导建立了以成本、产能、运输费率为变量的辐射半径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该模型,论证了辐射半径与产能正相关、与成本和运输费率反相关,并将100t产能的催芽育秧基地的各个参数代入到模型中,经计算,所得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