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上市公司屡见不鲜的利润操控行为,严重损害了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在经营上不仅仅追求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还应兼顾到员工、顾客、债权人、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福利,而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我国转型经济的情境,探讨会计层面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不仅有利于理解管理者履行社会责任行为背后隐藏的盈余管理动机及其影响,也有助于监管层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进而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本文首先总结国内外有关CSR和EM相关的文献,借鉴国内外学者如何计量CSR和EM变量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三大假设,选择几个重要的影响盈余管理决定因素,构建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将扩展Jones模型计算出的残差作为代表盈余管理的被解释变量,把业绩得分、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作为解释变量,利用2008年、2009年我国深圳A股397家工业公司的数据,按照净资产收益率和企业社会责任业绩得分将样本进行分类,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检验,得出结论,验证本文提出的三大假设:在业绩得分高于60分的小样本中,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性;企业为了营造利润稳定增长的态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采取盈余平滑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故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之间呈正相关性;而公司管理层还有可能为了达到扭亏或是获取配股资格,将采取盈余激增或是减少的方式对当期利润进行操纵,故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之间呈正相关性。其中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规模在检验中关系不显著。最后,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关系到盈余管理程度的大小,进而影响投资者、员工、顾客、政府等相关者的利益,提出运用CSR机制来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