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条语言的大量运用是中国古代石刻的一大艺术特点,本文通过对经典的中国古代石刻实例的分析说明了石刻中的线条与体积压缩的雕刻手法的运用有着密切关系。文中列举了石刻当中多种常见的体积压缩的运用方式,并且通过分析认为这些压缩体积造型手法的形成与石刻材料性质、雕刻的内容及功能性、与粉本的相似性三个因素有关,并且这样的造型手法有着不追求视觉上的逼真,追求“神似”的规律特点。针对以上总结的体积压缩的运用方式,文章归纳了材料及技艺、雕刻内容的身份及功能性、观众观看视角、传统文化思想和美学观念四个影响石刻中体积压缩运用方式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中国古代石刻中体积压缩造型方式的探究与分析后发现雕刻技法背后反映出传统石刻的造型逻辑和艺术态度,这对雕塑创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雕塑技法的运用通常服务于雕塑的中心主题,细节服从整体。面对材料及环境等因素限制,传统石刻的态度符合“天人合一”的主张,引导我们如何尊重和合理的利用规律进行雕塑创作。通过对造型手段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雕塑的作者在雕刻过程中充分的发挥着自己的能动作用,真正做到了用心雕刻。我们在进行创作时也应该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所思所想,从内心出发表达真实的自己,最终通过关注和学习传统雕塑来指导我们的雕塑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