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上市公司频繁变更股权融资资金使用方向已经成为中国股票市场的突出问题,逐渐受到我国相关监管部门、投资者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系统深入地研究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资金投向变更对公司股票价格波动性和经营业绩的影响,对于规范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行为和股权融资资金投资行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经营效率、加强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进而保障中国股票市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在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行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1996——2006年期间进行股权融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恰当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和方法分别实证研究IPO融资资金投向变更和再融资资金投向变更对公司股票价格波动性和经营业绩的影响。论文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上市公司长期经营业绩普遍不高以及公司长期盈利能力在进行股权融资后显著下降的现象。具体地说,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进行股权融资的中国上市公司数量、融资规模、行业特性、主体特征以及选择的融资时机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融资的时机效应明显;在进行股权融资的上市公司中,行业分布严重失衡;大多数中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份比重很大,形成了一股独大的局面,公司治理结构有待完善。中国上市公司具有显著的股权融资偏好,然而他们在股票市场融得巨额资金之后又以种种借口改变资金投向,这已成为中国股票市场的突出问题。②以1996年12月16日——2006年6月15日期间在中国A股主板市场IPO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利用恰当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和方法,实证研究中国上市公司IPO融资资金投向变更对公司股票价格波动性和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IPO融资资金投向变更对公司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上市公司长期经营业绩将随着其IPO融资资金投向变更比例的提高而显著降低;当上市公司将IPO股权融资资金用于股票市场或国债投资时,其长期经营业绩将显著减少。③以1996年12月16日——2006年12月15日期间在中国A股主板市场实施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恰当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和方法,考察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投向变更对公司股票价格波动性和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投向变更将不会对公司股票价格波动性产生显著影响;上市公司长期经营业绩将随着其再融资资金投向变更比例的提高而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