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是儒家文化的核心经典之一,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与社会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价值体系以三纲八目为框架,对人生路径进行了具体的设定。三纲八目是《大学》的两条基本道德修养原则,且构成了以修身为核心的一个互为对应的整体,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儒家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儒学人文精神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本文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典籍《大学》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大学》中德育理念进行专题阐释研究,以期对当今高校德育工作有所启示。《大学》提出了进行大学教育从目的到程序的完整体系,其中的有关教育理念在今天看来,对当前大学教育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因为种种因素,我们对《大学》教育理念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对实践《大学》的教育理念还不够明晰。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蕴涵在《大学》中的德育理念,提出当前高校应该借鉴、吸收传统文化中《大学》的相关理念观点,查找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应对措施。高校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重要表现形态,它致力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在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德育也面临许多挑战,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大学》入手,通过对其德育理念的提炼,寻求将其运用在高校德育工作实践的可行路径。全文共分如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大学》德育理念进行阐释,梳理其核心内容—“三纲八目”。通过阐释,力图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亘古常新的思想魅力,使读者对《大学》有一个宏观理解和把握,领会道德教育修为的过程。第二部分,对《大学》德育理念的特色进行归纳,形成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大学》德育理念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文章对《大学》中思想基础—“性善论”进行了客观分析;对“仁”的教育思想、“修身为本”的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同时,对其他特性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探讨《大学》德育理念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大学》理想人格的培养目标与高校德育目标一致,其以德治国观念与高校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思想意蕴相通,二者在和谐的主体性道德教育上具有契合性,同时,《大学》的修身理论与高校德育活动阶段过程异曲同工。第四部分,探析大学德育理念在高校德育工作实践中的有效运用问题,首先对当前高校德育实践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反思,文章提出:借鉴《大学》道德修为教育过程理论来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将《大学》德育理念融入高校网络德育工作中;实现《大学》“间架”的现代转换,构建现代德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