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的德育理念在高校的运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0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是儒家文化的核心经典之一,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与社会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价值体系以三纲八目为框架,对人生路径进行了具体的设定。三纲八目是《大学》的两条基本道德修养原则,且构成了以修身为核心的一个互为对应的整体,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儒家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儒学人文精神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本文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典籍《大学》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大学》中德育理念进行专题阐释研究,以期对当今高校德育工作有所启示。《大学》提出了进行大学教育从目的到程序的完整体系,其中的有关教育理念在今天看来,对当前大学教育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因为种种因素,我们对《大学》教育理念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对实践《大学》的教育理念还不够明晰。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蕴涵在《大学》中的德育理念,提出当前高校应该借鉴、吸收传统文化中《大学》的相关理念观点,查找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应对措施。高校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重要表现形态,它致力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在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德育也面临许多挑战,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大学》入手,通过对其德育理念的提炼,寻求将其运用在高校德育工作实践的可行路径。全文共分如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大学》德育理念进行阐释,梳理其核心内容—“三纲八目”。通过阐释,力图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亘古常新的思想魅力,使读者对《大学》有一个宏观理解和把握,领会道德教育修为的过程。第二部分,对《大学》德育理念的特色进行归纳,形成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大学》德育理念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文章对《大学》中思想基础—“性善论”进行了客观分析;对“仁”的教育思想、“修身为本”的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同时,对其他特性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探讨《大学》德育理念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大学》理想人格的培养目标与高校德育目标一致,其以德治国观念与高校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思想意蕴相通,二者在和谐的主体性道德教育上具有契合性,同时,《大学》的修身理论与高校德育活动阶段过程异曲同工。第四部分,探析大学德育理念在高校德育工作实践中的有效运用问题,首先对当前高校德育实践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反思,文章提出:借鉴《大学》道德修为教育过程理论来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将《大学》德育理念融入高校网络德育工作中;实现《大学》“间架”的现代转换,构建现代德育模式。
其他文献
初中英语教学是小学英语基础上的更高级的语言应用能力训练,将情感教育中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和现代社会的要求。本文从情感模式带入英语教学的五种不同角度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是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手段。多媒体融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于一体。多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
曹妃甸工程1992年开始谋划,2002年开发建设全面启动。地下水在曹妃甸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需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评价。了解地下水
考试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考试形式也从传统的笔试考试逐步发展到以计算机为中介的考试。在计算机形式的考试中如何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性能,以提高考试的质量和效率,更好的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即将迈入欣欣向荣的第十年。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下、在广大业内同道的大力支持下、在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杂志的质量
近年来,人们对创造力的研究已经开始由关注个体发展到关注个体所处的环境,个体创造力的发展既离不开个体自身因素也离不开家庭环境。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儿童的影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需求水平不断提高,时尚品牌正在全球范围掀起一股热潮。有关数据显示,时尚品牌的成长率甚至超越全球经济的成长率。时尚品牌的蓬勃发展,不仅发
分析并讨论了振动消除应力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传统亚共振时效消除应力与频谱谐波时效技术消除应力的对比工艺试验,验证了频谱谐波时效技术在机床零件加工中的消除应力控制变
产权制度作为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直接决定着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影响着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土地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土地面积以及农村人口占有极大
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这两部重要文件的颁布,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力量。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