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果实中香气物质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其不仅受到栽培技术、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更与品种基因型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利用传统的遗传研究方法较难从本质上揭示果实香气的遗传机制。而基于系谱的连锁作图和基于自然群体的关联分析是现今开展植物数量性状研究的主要方法。本研究以母本’87-1’ 和父本’9-22’杂交获得的149株杂交后代为作图群体,采用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构建欧亚种葡萄的分子遗传图谱,并对葡萄果实中主要香气成分进行了 QTL定位研究。另一方面,以92个品种资源群体为试材,基于与萜类物质合成相关的VvDXS和α-TPS基因,对基因在不同品种资源群体中的多态性与葡萄果实香气特征进行关联分析,发掘功能性SNP位点。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杂交群体’87-1’ × ’9-22’组合和品种群体进行香气物质含量的测定,在杂交群体中发现芳樟醇、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香叶酸几种物质存在广泛的超亲现象,而αα-萜品醇较少出现超亲现象;在品种群体香气物质的检测中,发现不同香气物质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芳樟醇含量集中在0-5μg/kg和高于25μg/kg的两个极端区域;香茅醇、橙花醇在各含量区间分布较为均匀;αα-萜品醇、香叶醇、香叶酸香气物质含量主要集中在0-5μg/kg的区间内。2.以杂交群体’87-1’ × ’9-22’为作图群体,构建了遗传图谱,共获得母本特有位点156个,父本特有位点142个,双亲共有位点215个,双亲遗传图谱均形成19个连锁群。其中,母本’87-1’遗传图谱包含308个标记,覆盖总图距2017.9cM,位点间平均距离为6.55 cM;父本’9-22’遗传图谱包含295个标记,覆盖总图距1803.3 cM,位点间平均距离为6.11cM。3.应用MapQTL 5.0定位软件进行六种香气物质QTL定位。在所构建的遗传图谱中共计发现了与香气物质相关的QTL位点48个。其中,LG3和LG5两个连锁群获得了较多的QTL位点。位于连锁群LG3标记VMC1A5与VMC2E7之间定位Lin14-1、Lin15-1、α-Ter15-1、Cit14-1、Ner15-2 和 Ger15-1 六个与香气物质相关的 QTL 位点。通过标记物理位置比对,发现在该区间内存在与萜类物质代谢路径相关的HDR基因。另一方面,位于连锁群LG5标记VLG5-C-1与UDV106之间定位Lin14-3、α-Ter15-2、Ner15-3、Ger15-2和Geracid14-1五个与香气物质相关的QTL位点。并且发现在该区间内存在与萜类物质代谢路径相关的DXS基因。4.通过对VvDXS基因中22个SNP位点与6种香气物质进行关联分析,最终得到了位点P852和P1678变异与香气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关联。其中,位点P852等位基因为G/T杂合时,其对应品种的芳樟醇、αα-萜品醇、橙花醇、香叶酸四种香气物质含量较高。位点P1678的等位基因为A/A时,该品种表现为浓香型,且芳樟醇、α-萜品醇、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香叶酸含量较高。该位点为A/G基因型对应的品种极可能不属于无香型品种。5.通过对α-TPS基因与αα-萜品醇之间的关联分析,本研究发现了 S1556位点的突变会会显著影响其所对应基因型的葡萄果实中α-萜品醇含量。位点S1556的等位基因为C/T时对应品种有较高α-萜品醇含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