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TF在国内发展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但速度却十分迅猛。对于ETF的投资,一般投资者更倾向于使用买入并长期持有的策略,但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其对于买卖时点的选择也较为随机,并不利于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因此本文试图构建多种基于流动性因子量化择时方法的量化投资策略,以解决买卖时点随机性问题,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随着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目前已有9只ETF成为融券标的证券,而且预计这一数量仍将逐渐增加,甚至普及到所有的ETF,目前我国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十分有限,因此对存在做空机制的ETF进行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文在梳理现有量化投资方法的基础之上,同时考虑中国股市目前的发展阶段与现状,选择择时量化方法,以流动性作为因子,主要使用货币政策、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和国债回购收益率等作为不同流动性因子指标,以期适应中国股市的实际情况。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及意义,即在引入量化投资及做空机制的情况下,有望研究出有别于较为常用的长期持有策略的能够实现稳定盈利的新ETF投资策略。同时还阐述了文章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量化投资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首先对量化投资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然后从ETF产品及操作策略和量化投资理论与应用两个角度对中外文献进行综述。第三部分简单阐述理论模型的基础、模型的主要内容、数理推导及相关公式。然后是实证研究的设计,包括样本数据的选取,以及流动性因子的指标选取与有关概念界定,最后简单阐述了研究的步骤。第四部分是实证研究的详细内容,首先提出了实证研究前提及假设,然后在考虑了时滞问题的情况下将5个流动性因子及其整合的多空策略代入样本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并进行分析。接着对有效的流动性因子进行检验,以确保结论的可信性,再使用资金配置策略中的获胜序列策略进行风险控制和优化,最后与长期持有策略进行对比分析。第五部分是本文主要结论。本文研究发现,以时滞为3个月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作为流动性因子及五种流动性因子整合的多空策略要略优于长期持有策略;以无时滞的货币供应量及无时滞的存款准备金率作为流动性因子的多空策略并不具有明显优势;以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作为流动性因子的多空策略要略逊于长期持有策略;而以国债回购利率为流动性因子的多空策略则无效。因此若要使用流动性因子作为量化择时方法,可考虑在存贷款基准利率周期起点出现三个月后或五种流动性因子整合判断出周期起点时进行相应操作,在使用获胜序列策略对其进行资金配置的优化后,该指标较之于长期持有策略更为稳健,并适用于构建以实现稳定盈利为目的的ETF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