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代书法承南北朝之“险劲”,碑帖合一归于整齐。它在融会南北朝书风的基础上,确立与深化了楷书的法度规范,形成了“平正通达”的主要艺术特征。《龙藏寺》被称为“隋代第一”。其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一直流传有序且受到历代文人高度重视。欧阳修《集古录》中说《龙藏寺》:“字画遒劲,有欧虞之体。”赵崡《石墨鐫华》:“碑书遒劲,亦是欧虞发源。”明清两代更是被众多文人连篇累牍地题跋、吟咏。到了近代,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隋碑渐失古意,体多闿爽,绝少虚和高穆之风,一线之延,惟有《龙藏》。……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虞、褚、薛、陆传其遗法,唐世唯有此耳。”但他们只是将《龙藏寺》当作一种趣味修养,不会把它当作基础进行练习,《龙藏寺》在书法史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学术地位。本文以《龙藏寺碑》为研究个案,对该碑及其在隋代楷书中处境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此作为研究隋代楷书的参考。先对碑文及碑别字进行了详细的注释考证,梳理了《龙藏寺碑》传世的各种拓本,将明清书家对《龙藏寺碑》集评进行分类,以此探究《龙藏寺碑》的艺术特征及其在楷书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