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IUD的发展与完善提高了育龄妇女对其的接受性,拓宽了IUD应用范围。但子宫异常出血依然是其最常见的副作用,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经前经后点滴出血。其发生机理是多因素的,终归结于子宫内膜血管生成、修复的异常,而血管的生成又受血管生成因子的调节。目前备受关注的两种促血管生成因子是VEGF和bFGF,尽管它们促进血管生成的机制不同,但都受雌孕激素的调节,在子宫内膜血管生成修复过程中互相配合,协同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利用宫腔镜技术,在直视定位下获取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探讨VEGF、bFGF在上环出血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从血管形成机制方面找到IUD出血机理的新思路,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资料来源:选自2001年9月至2002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Ⅰ组:30例,为置IUD后有异常子宫出血妇女,其中金属“O”环15例,“T”型环15例。Ⅱ组:16例,为置IUD后月经周期正常的妇女,其中金属“O”环8例,“T”型环8例。Ⅲ组:15例,为无环月经周期正常的妇女。各组在年龄、上环时间、既往史方面均有可比性。月经周期正<WP=4>常者选择在月经干净3-7天检查,异常出血者则选择于增生期获取子宫内膜,并经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on, HE)染色确定。入选对象为健康生育期妇女,全身检查和血化验正常,检查前3个月内未用过激素类药物。在宫腔镜定位下获取研究子宫内膜后,立即投入10%中性福尔马林液及时固定。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及包埋,进行蜡块制备。所制成的标本行HE染色,进行组织形态观察,确认为增生期子宫内膜,排除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等疾病,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各组子宫内膜VEGF和bFGF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具体步骤如下:免疫组化染色步骤:(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后,3%双氧水孵育10分钟,灭活内源性过氧化酶。(2)采用电炉煮沸抗原修复。VEGF、 bFGF分别修复20分钟,15分钟。(3)正常山羊血清封闭,室温孵育10分钟。(4)滴加一抗,4℃冰箱过夜。(5)滴加生物素标记二抗,37℃孵育30分钟。(6)滴加辣根酶标记链酶卵白素,37℃孵育30分钟(7)DAB显色:VEGF显色3分钟,bFGF显色2分钟,自来水终止显色,苏木素复染5分钟,盐酸酒精分化20秒,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树胶封片后镜下观察。结果:㈠宫腔镜下观察:Ⅰ组子宫内膜可见明显充血及增粗的血管和点状、斑状出血灶,大量出血者可见血块、血丝悬浮于子宫腔内。金属“O”环形成环状压迹,出血灶多集中在环形区域内。“T”型环横臂紧贴子宫壁,<WP=5>其附近子宫内膜表面血管扩张,点状出血严重。Ⅱ组可见IUD位置正常,子宫内膜无充血及出血点。金属单环呈扁圆形,表面光亮,螺纹清晰可见。“T”型环铜丝盘旋完整,该部分呈黄色而有光泽,其横臂两端位于输卵管开口处。Ⅲ组子宫内膜呈淡红色,表面光滑,膨宫时内膜尤如平滑的天鹅绒在漂动。㈡组织学观察:子宫内膜HE染色显示Ⅰ组子宫内膜较Ⅱ组子宫内膜局部表面上皮脱落现象严重,在表面上皮下方有大量出血、坏死。IUD压迫区炎症反应重,可见上皮较薄,有溃疡、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腺体及间质萎缩普遍可见。Ⅲ组呈典型的增殖期子宫内膜。㈢免疫组织化学观察:1.VEGF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浆,在腺上皮呈灶性分布,间质呈较散在分布。血管内皮细胞染色阳性。(1)腺上皮表达 Ⅰ组子宫内膜VEGF表达为弱阳性,Ⅱ组和Ⅲ组子宫内膜VEGF表达均为阳性。Ⅰ组、Ⅱ组和Ⅲ组间子宫内膜VEGF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和Ⅲ组间子宫内膜VEGF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金属“O”环和“T”型环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Ⅱ组、Ⅲ组子宫内膜阳性面积比分别为3.99%±0.15%,45.27%±0.43 %,45.36%±0.56%。(2)间质部表达 Ⅰ组、Ⅱ组及Ⅲ组子宫内膜在间质部均为散在弱表达或不表达,无统计学意义。2. bFGF蛋白染色定位于细胞浆。(1)腺上皮表达 Ⅰ组子宫内膜bFGF表达为弱阳性,Ⅱ组和Ⅲ组子宫内膜bFGF表达均为阳性。Ⅰ组和Ⅱ组、Ⅲ组间子宫内膜腺上皮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WP=6>和Ⅲ组间子宫内膜bFGF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金属“O”环和“T”型环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Ⅱ组、Ⅲ组子宫内膜阳性面积比分别为3.68%±0.32%,47.39%±0.90%,47.26%±0.61%。(2)间质部表达 Ⅰ组子宫内膜bFGF在间质部表达为弱阳性,Ⅱ组和Ⅲ组间子宫内膜bFGF在间质部表达均为阳性表达,Ⅰ组和Ⅱ组、Ⅲ组间子宫内膜间质bFGF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金属“O”环和“T”型环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Ⅱ组、Ⅲ组子宫内膜阳性面积比分别为 4.50%±0.26%,53.88%±1.07%,54.89%±1.55%。结论:1.本研究表明上环出血的子宫内膜腺上皮VEGF、bFGF表达减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VEGF、bFGF表达下降,影响受损伤的子宫内膜、血管的再生修复能力,从而引起IUD出血。2.本研究中金属圆环与含铜T 型环之间在IUD出血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无差异性,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3.利用宫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