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产生于特殊的时代,救国救民成了那个时期仁人志士心中最重要的问题,因此一时间百家争鸣,社会充斥着各种不同的救国思想,而蔡先生的这一学说也是对这个时代救国思想的一种回应,从这个层面来看,它是时代的产物,然而其意义和价值不止存于他所处的时代,事实上,对于当今教育发达,但美育相对贫瘠的中国现实社会也还有强烈的指导意义。百年来,针对蔡先生这一学说的研究成果为数不少,其中有些见解相当深刻,极具价值,但是同时也存在着理解偏差和认识不足的现象,这是不容忽视的,值得进一步阐述。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对蔡元培的这一学说的研究基本上只从微观上着手,即主要关注蔡元培及此学说本身,而没有注意到他们所处的大的时代背景。因此,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展开对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研究。除绪论和结语两部分之外,主体内容主要从四部分进行展开。前两个部分从宏观角度着手:第一部分简要说明民国时期四种主要的救国思想,即文化激进派的“科学”和“民主”救国、文化保守派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救国、基督教或孔教救国和蔡元培的科学、美育救国。期望通过对比这几种思想认识到蔡元培美育救国以及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的特殊意义;通过第一部分的叙述,可以看到在四种救国思潮中,只有宗教和蔡元培的美育二者是有意识地关注人们情感的,所以第二部分将目光聚焦于学者们对于宗教救国和美育救国的态度和在当时的发展情况,以认识“以美育代宗教”说在民国时期没能真正成功的社会原因。第三部分从微观上详细讨论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研究其产生的直接文化背景、理论基础,蔡先生对这一学说的论证,并对易混淆误解之处进行辨析。第四部分依据前面三部分的研究,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结合现存的研究对蔡先生这一学说进行评析,探讨其在当时的积极价值和现存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