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住房质量和条件逐步改善。然而现有住房依然存在着住房结构不合理、住房环境差、安全性不高、房屋布局混乱等问题,与农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住房需求不相适应。住房建设的生态宜居性是一种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潮流的新理念、新方向,了解当前农民生态宜居性住房建设发展状况及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农村生态宜居性住房建设的示范样板和对策建议,这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宜居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价值。首先,通过相关理论文献研究发现,住房的生态宜居是生态理论和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中的核心内容之一,生态宜居又包含生态性和宜居性两个维度。生态性是基于绿化和环保的住房建设角度,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农民生态宜居住房,只有保障农民住房环境的绿化和建筑材料的环保建设,才能有效地提升农民住房的幸福感。宜居性是基于安全和舒适的住房建设角度,建设结构合理、生活便捷的农民生态宜居住房。只有建设农民住房的生态性和宜居性,才能满足农民对美好“居住”生活的追求。其次,以河北省Y县N村为调研对象,通过观察法和深入访谈法,对该村农民现阶段的住房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农村住房建设上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住房周边绿化和院落植被覆盖面积少,住房建设材料不环保;住房结构与设计不合理,住房布局不规范,街道狭小、出行不便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该农村农民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住房建设理念落后、农民住房建设科学性认识不足以及缺乏科学的建设施工工艺和农村住房相关政策规划等。最后,为了真正实现农民住房建设“生态宜居”的发展目标,本文结合我国相关农村发展规划和政策,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乡村振兴战略以及生态宜居示范性住房等政策,提出了农村住房建设实现生态宜居目标的对策建议:其一,政府应加强农村生态宜居住房理念的宣传,提高农民对生态宜居住房的认可度;其二,政府应制定生态宜居性住房建设政策,做好农村住房生态宜居建设规划;其三,基于生态宜居性的住房建设视角,结合农村当地住房文化、气候条件、地理条件等因素,政府应建立农民住房生态宜居建设住房样板,以点带面推动农村生态宜居性住房建设的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