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8年10月,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命令下,天津工商界五位著名的盐商领袖遭到拘押,此即轰动一时的五纲总案。从五纲总被扣至案件最终以不了了之的方式审结,该案前后迁延三年多的时间,引发了社会各界持续的关注,成为这一时期天津乃至全国工商业界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南京国民政府完成政治统一、开始着手整理财政经济秩序之际发生的五纲总案,可以看作是国民党政权试图控制全国经济、强化其统治进程中的一个特定事件。晚清以来,在国家政权式微的同时,商人群体逐渐成长为一支有影响的社会力量,与国家政治权力形成了既冲突又合作的关系,包括涉及本案的五纲总在内,长芦盐商作为天津工商业界的代表性群体,从晚清以来一直活跃于当地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舞台。而随着南京国民政府这一强势政权的建立,商人势力则开始受到了挤压。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五纲总案,折射出南京国民党政权建立初期国家政治权力与商人之间复杂的博弈关系。在五纲总案中,南京政府直接的目的是控制天津的盐税收入,试图通过这种暴力方式,介入并进而控制天津乃至北方的工商业界。虽然南京方面最终以妥协的方式结束了五纲总案,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一意图。在变幻不定的时局下,延续三年、多方参与的长芦五纲总案,既交织了天津盐商群体内部的利益冲突,也体现出中央及地方不同政治势力的利益争夺意愿,同时与南京政府削弱商人势力、改组和控制旧式商会,推行财税尤其是盐务改革等活动纠缠在一起。这一切都使本来只属于经济利益纠纷的五纲总案,反映出南京政府建立初期国内政治与经济利益格局复杂的变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