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中国对外经济的深入发展,加之政府对企业“走出去”政策的大力号召和相关扶持政策的推出,不仅我国近两年的出口增长量持续回升,我国企业对贸易融资的需求量也呈上升趋势。出口信用保险融资作为一款能为出口商快速回笼资金、为银行获得高利润的贸易融资方式,正中贸易出口商和银行的下怀,成为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的重点业务之一。实务中,由出口信用保险融资引发的纠纷众多,从中暴露出的银行在融资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也庞杂。作为一款新型的贸易融资手段,银行在融资活动中不仅面临着申请人出口商的信用风险,还可能因出口信用保险融资方式本身的设计规避了法律的规定,以致银行面临法律滞后所引发的法律风险。因此,研究并应对实践案例中暴露出的银行在出口信用保险融资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法律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引出出口信用保险融资中银行面临的风险问题,对其分类,并站在融资银行的角度从不同层面提出风险防范建议。文章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在绪论部分通过展示出口信用保险融资合同纠纷经典案例,提出银行在此案例中所面临的风险及法律问题,引出文章主题;其次,介绍出口信用保险融资,包括出口信用保险融资的背景、含义、作用、融资流程,以及与相关概念传统信贷融资、人寿保险保单质押贷款的对比区分,以突显出口信用保险融资的特点;接着是对出口信用保险融资中各主体间法律关系的剖析,出口信用保险融资中涉及四方法律主体,法律关系复杂,对各主体间法律关系的剖析可以为后续案例分析作铺垫;然后,通过引入案例,逐一分析案例中,银行在实务中面临的或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包括银行审核疏忽导致的风险、出口商未按约履责导致的信用风险以及银行在融资商议过程中签订的融资协议内容不当导致的法律风险等;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的风险,提出针对各种风险对应的防控对策。不仅是从银行放款前后的操作层面,还从立法层面、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层面,提出风险防控措施,以更全面的方式降低银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