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214在运动防治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k9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量的丢失和骨微结构退化,进而导致骨的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大。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由于常规的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治愈骨质疏松,且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都表明适宜的运动可促进骨生成、延缓老年骨质流失,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WHO也将运动作为骨质疏松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主要从激素、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方面进行。近年来micro RNA在运动防治骨质疏松中的作用逐渐被发掘,miR-214被证明广泛参与骨代谢的调控。但尚未见有miR-214是否介导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在体动物研究。因此本研究将以miR-214为研究点,探究miR-214在运动促进骨生成、防治骨质疏松中的作用。研究方法:第一部分:运动对生长期和骨质疏松小鼠骨miR-214的表达和骨的影响(一)运动对生长期鼠骨miR-214的表达和骨的影响1、12只野生型雌性6周龄C57BL/6小鼠(生长期)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和运动组(Exercise,E),每组6只。对照组常规饲养不进行任何干预。运动组进行为期6周的跑台运动干预,第一周速度为6m/min,之后速度每周增加1m/min,坡度始终为25°。每周运动5天,每天运动55min。最后一次干预结束后24小时取材。2、左侧股骨经4%PFA固定后用于micro CT检测,检测指标为BMD、BV/TV、Tb.N、Tb.Th、Tb.Sp。右侧股骨用于骨生物力学检测,检测指标为最大强度、弯曲强度、断裂载荷、弹性模量、破坏应变。左侧胫骨提取总RNA用于RT-PCR检测,检测指标为miR-214、FGFR1、Osterix、ATF4、β-catenin。右侧胫骨提取总蛋白用于Western-blot检测,检测指标为ATF4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二)运动对骨质疏松小鼠骨miR-214的表达和骨的影响1、24只野生型雌性12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去卵巢组(OVX)和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运动组(OVX+EX)、假手术+运动组(SHAM+EX),每组6只,非运动组常规饲养不进行任何干预,运动组进行为期9周的跑台运动干预,其中第一周为运动预适应,跑台速度为6m/min,时间为30min,跑台坡度为25°。之后2-9周为正式干预,跑台运动包括热身运动和正式干预,其中热身运动时间为5min,跑台速度为6m/min,坡度为25°,正式干预时间为55min,第二周速度为8m/min,之后速度每周增加1m/min,坡度为25°。每周运动5天。最后一次干预结束后取左右股骨胫骨进行相关指标检测。2、左侧股骨用于BMD和骨生物力学检测,右侧股骨用于miro CT检测,左侧胫骨提取总RNA用于RT-PCR检测,检测指标为miR-214、ATF4、β-catenin等RNA的表达。右侧胫骨提取总蛋白用于Western-blot检测,检测指标为ATF4、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第二部分:敲除BMSC中miR-214后对不同周龄小鼠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1、选用Prrx1的Cre小鼠,与Mir214flox/+的flox小鼠进行杂交配对以获得在BMSC中特异性敲除miR-214的小鼠模型。本研究选取杂合子雌性基因敲除小鼠(Mir214-/+)用于实验,分别在选取12周龄(12W)、24周龄(24W)、36周龄(36W)的小鼠观察其骨骼指标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每组6只。2、左侧股骨经4%PFA固定后用于micro CT检测,检测指标为BMD、BV/TV、Tb.N、Tb.Th、Tb.Sp。右侧股骨用于骨生物力学检测,检测指标为最大强度、弯曲强度、断裂载荷、弹性模量、破坏应变。左侧胫骨提取总RNA用于RT-PCR检测,检测指标为miR-214、FGFR1、Osterix、ATF4、β-catenin。右侧胫骨提取总蛋白用于Western-blot检测,检测指标为Osterix、ATF4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第三部分:运动和去卵巢对miR-214基因敲除小鼠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1、选用24只24周龄雌性杂合子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OVX)、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运动组(OVX+EX)、假手术+运动组(SHAM+EX),每组6只。以12只同性别非基因敲除小鼠作为阴性对照,随机分为去卵巢组(OVX)、假手术组(SHAM),每组6只。去卵巢手术和假手术操作同实验一第二部分实验。术后4周进行为期1周的运动预适应,跑台速度为6m/min,时间30min,跑台坡度25°。之后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干预,运动干预包含热身运动和正式运动两部分,其中热身运动均为6m/min,时间为5min,跑台坡度为25°;正式运动部分第一周速度为8m/min,跑台时间为55min,坡度为25°。之后速度每周增加1m/min。对照组小鼠常规饲养,不进行任何干预。每周一称取小鼠体重,并做好记录。2、左侧股骨经4%PFA固定后用于micro CT检测,检测指标为BMD、BV/TV、Tb.N、Tb.Th、Tb.Sp。右侧股骨用于骨生物力学检测,检测指标为最大强度、弯曲强度、断裂载荷、弹性模量、破坏应变。左侧胫骨提取总RNA用于RT-PCR检测,检测指标为miR-214、FGFR1、Osterix、ATF4、β-catenin。右侧胫骨提取总蛋白用于Western-blot检测,检测指标为Osterix、ATF4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第一部分:运动对生长期和骨质疏松小鼠骨miR-214的表达和骨的影响(一)运动对生长期鼠骨miR-214的表达和骨的影响1、跑台运动未对生长期小鼠的体重产生显著影响,micro CT和骨生物力学指标显示:跑台运动显著提高生长期小鼠的骨量、骨小梁厚度并降低骨小梁的数量,同时对其骨生物力学指标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RT-PCR和Western-blot指标显示:跑台运动显著抑制生长期小鼠骨miR-214的表达,同时显著提高FGFR1、Osterix、ATF4、β-catenin等基因的表达。(二)运动对骨质疏松小鼠骨miR-214的表达和骨的影响1、去除卵巢后小鼠的体重显著增加,而跑台运动可以显著降低去卵巢小鼠的体重。此外跑台运动显著提高骨质疏松小鼠的骨量,降低其骨小梁分离度,并且骨质疏松小鼠骨的骨生物力学指标也呈现一定上升趋势。2、去除卵巢后小鼠骨miR-214的表达显著增高,跑台运动可以显著降低骨质疏松小鼠骨miR-214的表达。且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ATF4和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在骨质疏松小鼠经过运动后显著升高。第二部分:敲除BMSC中miR-214后对不同周龄小鼠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1、micro CT检测结果显示,在BMSC中敲除miR-214后基因敲除小鼠的骨量在12W、24W、36W时均显著升高,且骨小梁的厚度也出现显著升高的趋势。此外基因敲除小鼠的最大载荷和弯曲强度在24W和36W时均显著升高,基因敲除小鼠的破坏应变在12W和36W时显著提高。2、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基因敲除小鼠BMSC中miR-214的表达和12W、24W、36W基因敲除小鼠骨中miR-214的表达均显著降低。3、RT-PCR和Western-blot指标显示miR-214基因敲除小鼠在12W、24W、36W时其骨中Osterix、ATF4、β-catenin、FGFR1等基因的表达均显著增高。第三部分:运动和去卵巢对miR-214基因敲除小鼠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1、阴性对照和基因敲除小鼠在去除卵巢后其体重均显著增加,而跑台运动可以显著降低基因敲除去卵巢小鼠的体重。micro CT和骨生物力学检测结果发现:基因敲除小鼠的骨量和骨强度显著高于阴性对照小鼠,阴性对照和基因敲除小鼠去除卵巢后其骨量和骨强度均显著降低,经过9周的跑台运动干预后基因敲除去卵巢小鼠和假手术小鼠的骨量和骨强度显著增加。2、RT-PCR检测结果显示:基因敲除小鼠的骨miR-214表达显著低于阴性对照小鼠。去除卵巢后基因敲除小鼠的骨miR-214表达显著增加,而经过9周的跑台运动干预可减少去除卵巢导致的骨miR-214表达增加。3、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在基因敲除小鼠中,卵巢去除降低了其骨Osterix、FGFR1、ATF4和β-catenin等m RNA和蛋白的表达,在经过9周的运动干预后上述基因的表达在miR-214基因敲除去卵巢小鼠中的表达。同时基因敲除小鼠假手术小鼠的骨Osterix、FGFR1、ATF4和β-catenin等基因的表达高于阴性对照小鼠,而且跑台运动可进一步提高上述基因的表达。研究结论:1、运动可降低miR-214在生长期小鼠和骨质疏松小鼠骨中的表达,促进骨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其骨量。2、BMSC中的miR-214在骨生成中起到负调控作用,敲除miR-214后可提高相关基因的表达,并使小鼠在不同周龄时的骨量和骨强度得到提高。3、运动可通过降低miR-214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卵巢去除导致的小鼠(miR-214基因敲除小鼠)骨量的流失,从而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骨质疏松是以骨密度减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的骨代谢性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进展,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骨质疏松性骨折所带来的医疗、照护和经济负担逐渐增加,骨质疏松已逐步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的临床公共卫生问题。适当强度的运动训练,能够改善骨强度、跌倒风险、跌倒冲击等所有可被改变的骨折风险因素,已成为目前骨质疏松治疗的研究热点,但对于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仍在不断探索中。长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SOC)储量为全球SOC库的2.5%,但面积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0.3%,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关键区,其中风化程度较低的矿质土壤对气候变暖具有明显的潜在反应。植物和微生物残体是SOC的主要来源,SOC周转时间可以有效表征SOC的稳定性,是预测土壤碳库变化的关键参数。然而,目前高寒草地不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陆上加速阶段和最大速度阶段推橇下肢技术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肌电图的生物力学特征以及冰上推橇全程的运动学特征进行研究,并尝试对我国不同推橇水平运动员的下肢技术进行比较分析,为完善钢架雪车运动项目理论体系、科学指导钢架雪车运动员体能训练和推橇技术训练提供依据,为我国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钢架雪车项目实现预期目标提供科学保障。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我国18名国家钢架雪车队运动员(10
衔接蛋白(adaptor protein,AP)复合体是一类由四个亚基(适配蛋白)组成的异源四聚体。已知真核细胞共有5类AP复合体(AP-1至AP-5),在膜蛋白囊泡运输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功能。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拟南芥AP-1和AP-2分别在反式高尔基体网络(trans-Golgi network,TGN)和质膜(plasma membrane,PM)起始的囊泡运输过程中帮助网格蛋白招募货物蛋白,
研究目的:高中阶段是形成运动技能的黄金期,是实施运动专项化教育的重要阶段。本研究针对高中生体质健康逐年下降、体育技能掌握较少、慢性疾病年轻化等现实问题,旨在探究基于体育素养的高中生人群分类、个性化科学指导方案制定和运动状态监测反馈与优化的运动健康促进科学指导系统,为高中生运动健康促进的个性化、智能化探索新途径,以提升运动指导的综合效能,实现学生体质水平、体育技能、体育行为的全方位提升。研究方法:本
我国校园足球工作自启动以来,在顶层设计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学者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校园足球开展初期,其发展比较依赖政策支持,主要强调学生参与的规模与数量,青少年学生的参与缺少主动性和持续性;现阶段,校园足球正处于从“规模化”发展的“1.0时代”迈向“内涵式”发展的“2.0时代”,从“有”到“强”是改革的重点。2020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
研究目的:肥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肥胖者心血管功能,但其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肥胖诱导肠道微生物组成的改变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运动干预是否通过改变肥胖者肠道微生物进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尚缺乏证据。本研究通过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模型,观察高脂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探讨8周有氧运动对肥胖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和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
研究目的:随着奥运攀岩项目的推广与发展,我国在竞技比赛和商业开发上均取得了巨大进步,速度攀岩已成为中国竞技体育的新亮点,但整体上与世界攀岩强国相比,实力仍有差距。2024年巴黎奥运会已将速度攀岩设为单独比赛项目,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全球影响力,国际间竞争也更加激烈。速度攀岩是克服重力垂直向上快速攀登的短距离、短时间、大强度、技术动作多变、速度力量型竞技项目。在提炼项目技术特征基础上,明确关键技术动作,
研究背景: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是生活质量的一个分支,可以从生理、情感以及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智障儿童青少年由于受到智力功能水平和适应性行为的限制,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显著低于同龄的健康儿童。近年来随着健康研究的深入,融合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久坐行为以及睡眠的24小时综合活动模式日益受到关注。2016年,加拿大率先发布了儿童青少年24小时活动指南,为改善儿童青少年生活方式提供了全面
仲裁法理是通过判例形成的、存在于仲裁实践中的一以贯之的法律理性,是正在形成并实际存在于仲裁既定裁决中具有参考价值的法律依据和法律标准的集合。国际体育仲裁院(CAS)是国际体育争议解决的权威机构,其仲裁法理不仅直接适用于国际体育争议解决和指导体育利益相关者明确其权利与义务,还指引着体育组织规则的修改与完善,从而推动着体育治理的规范化、法治化。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职业足球争议也是CAS受案数量最多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