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卫星广播标准发展始于90年代初,应用较多的制式主要有两种,即欧洲的DVB-S标准和美国GI公司开发的Digicipher标准,其差别主要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即信道编码。从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的ETS300421算起,DVB-S做为当今广播电视领域的主流卫星传输标准,问世已逾十年,而十年的使用期意味着DVB-S的核心技术与当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水平渐行渐远。因此,基于当前硬件支持能力和编码算法的最近成果,开发更适合当前乃至未来中长期业务发展的技术标准就成为当务之急,DVB-S2也因此呼之欲出。DVB-S2由JTC(联合技术委员会)制定,其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在合理的复杂程度下达到最优的传输性能及可扩展性。
本文针对DVB-S/S2的核心技术——信道编码进行了如下研究:
1)介绍了DVB-S信道传输系统的组成,对其信道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RS码以及卷积码的原理,分析两种码字的特性,以及选择比较合适的算法分别实现其编译码,实现RS码和卷积码的级联。
2)介绍了DVB-S2信道传输系统的组成,对其信道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BCH码以及LDPC码的原理,分析了LDPC码字的特性,以及选择比较合适的算法分别实现其编译码,实现BCH码和LDPC码的级联。
3)结合协议所规定的调制方式,对DVB-S和DVB-S2的信道进行建模,对其不同的编解码方案进行分析,在MATLAB的仿真环境下比较其仿真结果,进行两种方案性能的分析与评估。
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从信道容量上说,DVB-S2的信道编码方案离理论上的“香农极限”只差了0.7dB,比DVB-S标准提高3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