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排斥”一词诞生于法国,指的是战后复兴过程中未能融入社会中的人群这一社会问题。它对非工业化及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20世纪80年代中所产生的新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总括,诸如年轻人的长期失业及不稳定雇佣等。“社会排斥”作为关键概念给整个欧洲带去巨大影响。欧盟为消灭“社会排斥”,保证社会参与的可能性,将推动“社会包容”政策作为成员国的共同目标。针对“社会排斥”的研究分析也正在进行之中。在日本,20世纪90年代浮出水面的流浪人群及歧视等新的社会问题背后,就是排斥的累积及连锁反应。根据“关于社会生活的实态调查”(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2006)显示,过去发生的多重不利(离婚、解雇、病痛、15岁时经济困苦等),与眼下的“社会排斥”(生活必需品·住房·社会关系的欠缺,游离在社会排斥之外等)紧密相连。本实践报告选取《社会排斥参与不足·待定的归属》(以下简称为<社会排斥>)第一章的第一、二节作为材料进行翻译实践。本翻译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选题意义及翻译实践内容。第二部分就有关翻译理论及方法进行了论述。第三部分列举文中实例对单词的译法及长难句的译法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对此次翻译实践的心得做出总结,反省了其中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