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模式与策略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dehu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文化资源是前人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与人类实践活动有关的自然景观之历史遗存和传统文化载体。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文明的发展,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在世界范围由来已久且备受关注,欧美等西方国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在我国的大规模城市开发建设中,出现了部分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资源特色丧失和与城市现代文化趋同等问题。而我国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工作刚刚起步,理论方法和实践管理亟待完善。促进遗产地经济的繁荣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处理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资源的关系,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现实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将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力图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提炼出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模式和策略框架,并用以指导黄埔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实践。 在理论探讨部分,本文首先系统地论述了历史文化资源的定义,类型和特点,构建了基于资源配置方式和需求导向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模式矩阵图,并在开发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包括市场策略和运作策略)。然后通过归纳和分析国内外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成功模式和经验,提出了中国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应考虑以市场需求和政府导向模式为主。接下来,笔者通过对江苏昆山周庄、江苏吴江同里、上海城隍庙/豫园和香港啬色园/黄大仙祠进行实地考察,证实了该模式的一般规律性。 应用研究部分,本文以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模式矩阵图为基本工具,以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开发和市场营销等理论为指导,对黄埔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对黄埔区历史文化资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评估了黄埔区的资源价值,提出了黄埔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应该选择市场需求和政府导向模式、以品牌和精品为核心的开发思路和具体策略。文章还提出了黄埔区应该深度开发以“南海神庙”和“南湾古民居”为重点的历史文化资源项目,带动项目周边的城区规划与建设,实现“建设人文黄埔”的目标。
其他文献
人员配备就是为组织寻找、培养合适的人才担任相应的岗位职务完成相应的岗位任务以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就涉及到人与岗位的匹配问题,也就是人所具备的技能与完成该岗位任务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