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转喻视角下英汉人体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对比研究——“HEAD”和“头”的个案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r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词多义不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传统的研究侧重各义项之间内部的区别,却往往忽略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而认知语言学强调多义现象背后的认知机制,即一词多义是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而产生的。在所有一词多义的研究中,人体词的多义现象最为显著。一方面是由于人类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人体词便成了认识和衡量外部世界的“体认”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它属于基本词汇,容易产生一词多义。因此人体词的多义现象成为当前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虽然以往学者从语义、文化、人类学及认知方面对人体词研究成果颇丰,但仍然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在目前的研究中,往往出现了“重隐喻,轻转喻”的现象,或常常把转喻直接并入隐喻中。此外,人体词个案研究相对匮乏,尤其是“头”的个案研究。  针对上述普遍问题,本文将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和转喻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框架,该理论对分析英汉人体词多义现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采用定性分析,描述解释及对比分析的方法,从最新权威,可靠的字典中搜集“头”的各种词义及相关语料。首先对英汉人体词“头”的字典义进行搜集,从隐喻,转喻的视角进行分组归类,旨在找到其原型义及分析各义项的拓展机制。然后从概念隐喻及概念转喻的视角下进行对比分析英汉人体词“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试图分析产生相似和差异的原因。  结果表明:(1)一词多义是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而生成的。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头”的原形义相同;词义延伸机制也基本相同,即隐喻和转喻。(2)同一个多义词“头”在两种语言中存在相似及差异,且相似性大于差异性。(3)其相似性主要是由于认知的普遍性,而差异性则是文化相对性造成的。本论文研究结果对词汇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本文旨在调查研究在双语教育的环境下,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元认知语言学习策略的情况。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英语在国际交流和科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