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我国农民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即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一新的经营方式一出现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突破口,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有效途径。它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而且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村经济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内涵、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等还处于发展之中。本文阐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般理论及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背景、条件和意义,分析了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并探讨了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步骤和若干政策导向。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了一般理论分析。第二部分阐述了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背景、条件与意义,分析了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逻辑过程及其演进方式。第三部分探讨了目前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几种主要组织形式。第四部分分析了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策机制、利益机制、营运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第五部分阐明了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步骤。第六部分分析了政府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探讨了加入WTO后,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主要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