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区典型封闭水系中环境因子对MC-LR的影响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o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农业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水体中的氮磷组分急剧增多,并且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在富营养化的水质中,以湖泊富营养化引起的环境问题最受全球范围内人类的普遍重视。严重的湖泊富营养化水质会最终导致“赤潮”现象的产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简称MCs)就是在赤潮环境下,由蓝藻自身氧化还原代谢或破裂过程中分泌产生的一种天然环七肽肝毒素。微囊藻毒素-LR(MC-LR)是目前已知的急性毒性最强且最为常见的一种藻毒素,它严重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干扰水生态系统功能。第一章通过微囊藻毒素-LR的物理化学特性,逐步摸索建立了检测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法相关参数的设定。通过建立微囊藻毒素-LR检测方法的研究,系统分析了微囊藻毒素的分子结构特征和化合键断裂机理,并得出了该研究方法的标准线性方程为Y=63.235756x-13.915086、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最低检测限为0.01μg·L-1、加标回收率为84.8%-95.3%、相对标准偏差为2.7%-5.3%以及保留时间为10.5min。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微囊藻毒素-LR提取方法的优化实验研究。本章首先对一部分的采集样品进行浓缩处理,低温保存在-20℃,其次通过实验对比,选择添加1.0mL的50%甲醇作为提取剂,提取温度保持在40℃。最终应用冻融原理,将浓缩的藻液通过恒温水浴超声的方式进行毒素提取。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环境因子对实际样品中微囊藻毒素的影响研究。通过微囊藻毒素-LR标样测定方法的建立,检测出了实际样品中微囊藻毒素-LR的含量,在7月份达到浓度最大值,但均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对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氮磷、光照和pH均与微囊藻毒素-LR呈现一定的显著正相关,改变环境影响因子都会影响微囊藻毒素的产生。第四章主要介绍了环境因子对降解实际样品中微囊藻毒素的影响研究。本章同样是在微囊藻毒素-LR标样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应用生物降解法检测分析了改变环境因子对降解实际样品中微囊藻毒素-LR的含量影响;对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光照、pH均与微囊藻毒素-LR浓度含量呈现一定的显著正相关,但营养盐(葡萄糖)与降解微囊藻毒素-LR浓度含量的关系不大。综上所述本文建立的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法适用于检测湖泊水体中的痕量微囊藻毒素-LR。此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本研究为分析微囊藻毒素内部分子结构及化合键断裂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研究环境因素对产生和降解微囊藻毒素-LR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注射用头孢哌酮纳舒巴坦纳是一种复合制剂,由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钠与广谱酶制剂舒巴坦钠联合制成,抗菌作用明显,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属于喹诺
分类是指根据原始数据信息,寻找同一类别间对应的函数规则,建立合理模型,以便对未知类别进行合理划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分类方法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也更加深入和全面。
笔者利用2000年~2012年上海、天津、福建和广东4省市分国别对外贸易面板数据,基于引力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对我国沿海自由贸易园区的贸易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
整合分析和全局优化是供应链管理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也是研究的主要难点。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之间相互协调,整体运作可以攻克这两大难题,而随着全球环境恶化程度的加剧以及
流域梯级水电开发与河流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流域治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梯级水电开发工程直接或间接引发了一系列负面环境影响,如水环境恶化、河流连续性破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在白血病患儿化疗后病情转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2017年6月1日收治的108例白血病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两组患儿
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新的勘察技术和设备.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提高了地质勘察的效果和质量.现阶段,物探与钻探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地质勘察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学报呈现传播方式多样化、编辑方式复杂化、内容形式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目前面临的问题则是受制于体制、出版同质化、数字版权发行不利和编辑媒体融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