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焊是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加工连接工艺,几乎涉及所有的行业部门,尤其在车辆生产、造船、机械设备制造、桥梁建筑等行业。电焊技术是利用电能加热或加压的方法,使金属连接面熔化成为可塑性状态,达到永久连接焊接对象的过程。在电焊操作过程中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主要有电焊烟尘、锰(Mn)等,长期暴露于电焊烟尘环境可引起电焊工尘肺及慢性锰中毒等职业病。本研究旨在了解该轨道交通制造业中电焊烟尘的危害现状,调查电焊工尘肺、慢性锰中毒的发病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企业电焊岗位管理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 了解该轨道交通制造业电焊烟尘危害与电焊工尘肺、慢性锰中毒发病及预后的关系,为企业电焊岗位管理和疾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资料与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该企业电焊车间2005-2014年的现场检测资料、967名电焊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以及经我院确诊的39例电焊工尘肺、16例慢性锰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 1.2采样电焊作业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Mn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采用Airchek2000型个体粉尘采样器测定,采用测尘滤膜进行采样,个体样品采样以2.5L/min的流量采集6~8h空气样品。 1.3方法与统计学分析应用职业健康查体表进行病例资料收集,电焊工尘肺胸片采用尘肺读片专家个人意见记录表进行专家评议,收集的资料采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对资料进行汇总、筛选。结果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车间电焊烟尘及Mn浓度采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及中位数表示,组间电焊工尘肺、慢性锰中毒的发病采用χ2检验等。 【研究结果】 1.该企业电焊作业岗位以多焊点焊接为主,电焊烟尘超标率达31.40%,电焊工尘肺发病率5.51%,各车间电焊工尘肺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该企业电焊工尘肺的平均发病工龄是23.54±8.29年,观察随访电焊工尘肺病例37例,高千伏胸片显示无变化或好转趋势的有34例,占91.89%,有3例(均接触电焊烟尘以外粉尘)呈明显加重趋势,占8.11%。 3.多焊点作业岗位Mn超标率达43.27%,慢性锰中毒的发病率达1.98%,电焊烟尘危害较严重,车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车间慢性锰中毒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该企业慢性锰中毒平均发病工龄27.75±5.48年,随访锰中毒15例,锥体外系症状无改善,脑电图初诊时9/14例异常、复诊为5/14例异常,呈好转趋势,肌电图初诊时7/14例异常、复诊为9/14例异常,呈加重趋势。 【研究结论】 1.电焊作业产生的电焊烟尘在该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企业,危害较重,电焊工尘肺及慢性锰中毒发病率高。 2.电焊工尘肺为混合性粉尘导致的尘肺,预后可能与复杂电焊烟尘成分有关,焊接对象亦可能影响电焊工尘肺的发病与预后。 3.锰中毒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呈好转趋势,周围神经损害呈加重趋势。 4.轨道交通制造业电焊岗位环境治理的关键是多焊点作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