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体育承担着输入和输出体育人才,推动“全民健身战略”的重大任务,在中国体育的发展史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校运动队建设是稳固高校体育运动的“压舱石”,多种类、高质量、高水平的运动队是体现高校体育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高校体育运动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新时代,高校体育不仅体现在对体育赛事的承办和支持,更重要的是高校要承担起体育发展转型的重任,要突出引领体育事业变革,而打造“新兴”运动项目在未来将是高校开展体育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水球运动同时拥有水上运动的流畅优美和球类运动的生机与活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其中我国普通高校水球运动就是在近两年悄然升起的。在全国大学生水球锦标赛的牵动下,普通高校水球运动队技战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使得比赛竞争日益激烈,这对参与水球竞赛的高校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论文以2017年、2018年两届全国大学生水球锦标赛参赛的全部17支男子水球队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综合了解我国开展水球运动的部分高校男子水球运动员的训练近况;了解水球教练员的年龄、学历水平以及水球运动培训情况;水球运动员日常训练情况的现状以及场馆设施状况、经费来源、办队形式等,一方面,从理论上为我国普通高校男子水球队今后的科学发展与建设提供支持,加强我国水球运动员的培养与管理;另一方面,从实践上分析总结我国普通高校男子水球队现有的各方面情况,从而提高训练的质量,能为今后大学生水球训练比赛提供一定的实践意义与帮助。关于全国普通高校男子水球队建设现状得出以下结论:(1)2018全国大学生水球赛参赛队伍、运动员、裁判等数量较2017年增长明显。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参赛学校中“双一流”院校、“985”/“211”院校较多。(2)我国普通高校水球训练场地位于游泳馆“一角”。大部分是由高校经费投入,来源单一。(3)大部分普通高校男子队每年仅仅有参加一场正规赛事的机会。国内水球赛事不足。(4)我国普通高校水球队队员参加水球训练时间短(0.5年—1.5年)。大多教练员由游泳专业队老师或教练员兼任训练,缺乏专职水球教练员。根据目前现状,为促进我国普通高校水球队发展,扩大水球运动在我国的知晓度和普及程度,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1)提高我国普通高校男子水球运动队开展建设的可持续性,非“985”“211”院校应放远目标,高瞻远瞩,科学部署,向奥运会项目水球等特色项目靠拢。(2)加强水球队宣传,寻求合作,拓宽经费来源;拓宽水球运动员选拔途径,完善招生制度;利用全国性赛事的吸引力,鼓励更多学校参与进来。(3)高校利用现有的游泳馆资源,加快对水球场地设施的规划,一池两用,有条件的建设专门的水球馆;重视教练业务水平,聘任专职水球教练员。(4)校体合作,双管齐下,既要“搭基”,又要“搭尖”,强化训练,提高参赛水平;建立水球高校联盟,加强水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