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混凝土结构在其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动态荷载的作用,如大坝受地震荷载的作用,海上采油平台受波浪的作用,高层建筑受地震与风荷载的作用等。虽然这些荷载并不是每时每刻都会作用在结构上,但正是由于它们的不可预知性以及对结构短时而显著的破坏性,使这些荷载成为控制结构设计的重要因素。以往的研究工作使得对混凝土动态性能的认识更为深入,但大多数研究都是在无初始静载条件下进行的,而实际的混凝土结构都是在承受一定静态荷载的情况下再遭受动态荷载。同时,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西部是我国主要地震区,具有相当高的地震烈度和频度。在不少西部高拱坝工程建设中,地震工况多为设计中的控制工况,成为影响工程项目立项的关键技术问题。所以,对复杂应力路径下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准确分析,综合考虑动、静态荷载的影响,全面了解混凝土的动力性能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具体工作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1)考虑五种单调加载历史(0、40%、60%、75%、85%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和三种应变速率(10-5、10-4、10-3/s)的混凝土动态单轴压缩试验,对比分析在不同单调加载历史幅值和应变速率下混凝土力学特性(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等)的变化规律;(2)考虑两种振幅(0.1fc、0.2fc)、两种频率(0.5Hz、2.0Hz)的循环加载历史和三种应变速率(10-5、10-4、10-3/s)的混凝土动态单轴压缩试验,对比分析在不同循环振幅、频率和应变速率下混凝土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3)选取适当的混凝土单轴受压损伤本构模型,分别对单调和循环加载历史混凝土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应力-应变全曲线进行拟合验证,并分别计算比较单调和循环加载历史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损伤变量值;(4)对损伤变量与应变曲线的特征点进行分析,定义混凝土受加载历史后的损伤应变槛值,同时对比分析在不同加载历史和应变速率下混凝土损伤应变槛值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