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通过对世界汽车工业强国的技术创新模式的总结对比,对我国的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发展变化的回顾和分析,提出对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本文首先分析了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家的技术创新模式:美国汽车工业的自创新模式和韩日汽车工业的模仿创新模式,并指出了二者各自的优缺点。然后,文章的第三节对我国汽车工业进行了分析,叙述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现在的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指出其成因与不足之处,接下来,文章进一步阐述了影响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因素,并对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度量,得出了相关结论。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我国汽车工业所应采取的技术创新模式和相关的建议。我国的汽车工业历经了5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可以说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同世界汽车工业相比,握国汽车工业的历史还相当短暂,无论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品种质量及生产组织等方面,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国家加速现代化进程的理想目标还有相当距离。我国的汽车工业之所以在发展半个多世纪,开放二十年的今天仍未获得真正的自主创新能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对于技术引进过于依赖以及对于技术创新观念的淡漠。意识先于行动,这二十年的技术引进,在提升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却也助长了我国汽车工业技术上的惰性,很多汽车企业的高层领导并不把提升我国自主的技术能力当作我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目标,因此,进行技术创新先进行思想上的创新。汽车工业由于其行业特殊性,使得其技术创新时间长,投资大,受到规模,产量和市场等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就中国汽车企业个体来看,很难凭一己之力进行自主创新。但是,汽车工业的行业特殊性也使得一旦某项自有的关键技术在全行业推广,将会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这种进步不单有益于汽车产品性能等方面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对于自主技术能力的鼓励和培育。因此,在单个企业势单力薄之际,可以集合行业之力对于汽车产业的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进行创新和攻克。然而如果通过行业自发进行组织,由于企业数量众多以及竞争博弈的结果,企业很难组织起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