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苷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对心脏缺氧/复氧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mmttjj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是由冠状动脉完全或局部闭塞后,在一定时间内恢复再灌注致使心肌损伤加重的病理过程,其主要成分为心肌的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心脏是一个对氧供敏感的器官,H/R可对心肌代谢、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造成严重损害。虎杖苷(Polydatin)是蓼科蓼属草本植物虎杖等的主要活性成分,它是白藜芦醇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属于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化学名称为3,4′,5-三羟基芪-3-B-单-D-葡萄糖苷,在植物中分布广泛,目前至少在70余种植物中发现了虎杖苷。研究表明,虎杖苷具有明显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可改善离体心脏I/R损伤,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此外,虎杖苷还具有抗动脉硬化、抗急性缺血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抑制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等作用,但是虎杖苷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远未阐明。内质网作为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的主要细胞器之一,在蛋白质合成、折叠、成熟,以及脂质合成及钙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持续的缺氧可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衡,引发细胞内质网应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与急性心肌H/R损伤密切相关。但虎杖苷是否可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改善心肌H/R损伤,未见报道。本课题通过构建在体大鼠急性H/R心肌损伤模型,以及离体心肌组织水平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诱导的内质网应激模型,应用心功能检测导管法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观察虎杖苷对大鼠H/R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虎杖苷对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是否通过改善心肌内质网应激所产生。方法:1.选用30只雄性Wistar大鼠,12周龄,体重320-360g,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急性缺氧组(Hypoxia)和虎杖苷+急性缺氧组(Poly+Hypoxia)。每组10只大鼠,自由饮水和饮食,适应性喂养1周。大鼠麻醉状态下采用小动物呼吸机行人工呼吸,经右侧颈总动脉逆行左心室插管,描记在体左心室功能参数。Hypoxia和Poly+Hypoxia组通过小动物呼吸机给予90%氮气和10%氧气的混合气体进行30 min急性缺氧和1h复氧处理。Poly+Hypoxia组动物在急性缺氧处理前腹腔注射Polydatin(60mg/kg)。通过Labchart记录系统分别描记各组动物在缺氧前、缺氧过程中和复氧过程中动脉血压和左心室功能的变化。记录的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Maximum rate of the increas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Maximum rate of the decreas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dp/dtmax)、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blood pressure,MBP)。2.功能学实验结束后,立即进行开胸取出心脏,留取左心室标本,迅速置于液氮并转存入-80度冰箱保存。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三组大鼠心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 78,CHOP和Caspase-12的表达。3.虎杖苷对DTT诱导的心肌内质网应激的作用实验分三组:Control组(CON)心肌组织片用K-H液孵育,二硫苏糖醇组(DTT)心肌组织片用2mmol/L DTT孵育,Polydatin+DTT组(Poly+DTT)心肌组织片用Polydatin(100μmol/L)和DTT(2 mmol/L)孵育,置于37℃下的水浴箱中,孵育处理3小时后收集心肌组织-80度冻存。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三组大鼠心肌细胞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和Caspase-12的表达。结果:1.功能学数据显示:急性缺氧过程中,Hypoxia和Poly+Hypoxia组大鼠LVSP、+dp/dtmax、-dp/dtmax、MBP较CON组大鼠明显降低,且Poly+Hypoxia组大鼠功能学指标的降低程度明显小于Hypoxia组大鼠(P<0.05)。Hypoxia组较CON组大鼠LVEDP升高,Poly+Hypoxia组大鼠LVEDP的升高程度与Hypoxia组大鼠差异不大。复氧后各功能学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复氧60分钟时,Poly+Hypoxia组大鼠LVSP、+dp/dtmax、-dp/dtmax和MBP的恢复明显好于Hypoixa组大鼠(P<0.05),Poly+Hypoxia组大鼠LVEDP变化率低于Hypoixa组大鼠(P<0.01)。2.Western Blot技术数据显示:与CON组大鼠相比较,Hypoxia组大鼠心肌GRP 78,CHOP和Caspase-1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Hypoxia组大鼠相比较,Poly+Hypoxia组大鼠心肌GRP 78,CHOP和Caspase-1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CON组相比,DTT组大鼠心肌细胞中GRP 78,CHOP和Caspase-12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DTT组相比,Poly+DTT组大鼠心肌细胞中GRP 78,CHOP和Caspase-12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虎杖苷可明显改善急性缺氧/复氧对大鼠左心功能的损伤和恢复血压的降低。虎杖苷抗急性缺氧/复氧损伤心脏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内质网应激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本次研究通过建立急性百草枯暴露的大鼠模型,观察分析不同百草枯暴露剂量及暴露后不同时间对大鼠脑黑质部位小胶质细胞表型分化的影响。方法:选择36只SPF级健康雌性Wistar大鼠,按体重编号,随机分为3组:对照(生理盐水)组、25mg/kg百草枯暴露组和45mg/kg百草枯暴露组,每组12只。采用一次性经口灌胃方式染毒。每组再随机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暴露后第18天、39天及69天,进行相关实验。
目的:比较不同脂耐量人群高脂餐前后血清载脂蛋白B48(ApoB48)水平的变化,并探讨ApoB48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招募志愿者。完善常规健康体检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将检查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人纳入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行口服高脂餐试验(OFTT),分别在空腹及餐后2h、4h、6h、8h采血检测脂代谢相关生化指标。高脂餐前后血清A
目的:评估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12周后的持续效应,并分析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影响记忆功能的中介效应。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石家庄市某大型老年养护院作为研究基地,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从中筛选的6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轻度认知障碍老人分为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养护院常规照护,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12周(3次/周,30分钟/次)计算机化
目的:结核病仍然是全球主要的传染病死亡原因,2013年估计仍有300万例结核病未确诊和未治疗。早期疾病、肺外结核、结核病/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联合感染、儿童结核病和多药耐药结核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尤其困难。来自非洲的尸检研究证实了大量未确诊的结核病、亚临床结核病和结核病与艾滋病毒、化脓性肺炎以及其他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共同发病。这种不可接受的现状表明诊断、治疗、管理和预防结核病的现行方法仍然
目的:研究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TMAO)是否通过抑制平滑肌22 alpha(smooth muscle 22 alpha,SM22α)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炎症反应,为以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分别用0和100μmol/L的TMAO处理VSMCs,验证TMAO对VSMCs的影响;用最适
桦木醇又称白桦脂醇,一种五环三萜,是传统中药桑白皮的提取物。它具有广泛的生物和药理特性,如抗炎、抗肿瘤、抗病毒和抗菌活性。在这里,我们探讨了可能导致桦木醇产生耐药的因素,特别是与ABCC1转运蛋白的相互作用。ABCC1是ATP结合盒(ABC)转运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是导致天然衍生抗癌剂产生多药耐药(MDR)的重要因素。基于MTT的细胞生存能力测定表明,ABCC1过度表达能够使癌细胞系和基因转染耐药
目的:本文目的为通过CT影像学技术来探究患有股骨滑车发育不良人群与滑车形态正常人群的髌骨形态差异,并进一步按照性别以及股骨滑车发育不良严重程度分类,探究髌骨在不同分类情况下的具体形态差异。方法: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们将75名股骨滑车发育不良患者(膝关节110例)纳为实验组,并随机选取了46名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BMI)与实验组患者相匹配,且滑车形态正常的人(膝关节57例)作为对
目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异常增殖是多种血管重塑性疾病的病理过程。tRNA来源小RNA(tRNA-derived small RNA,tsRNA)是一类来源于 tRNA 的非编码 RNA(non-coding RNA,ncRNA),能够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然而,tsRNA对VSMC增殖的调控尚不完全清楚。本研
跨膜离子通道样蛋白家族(transmembrane channel-like protein,TMC),包括8个成员TMC1-TMC8。根据基因同源性又可进一步分为3个亚家族,如TMC1-TMC3属于A亚家族,TMC5和TMC6(EVER1)属于B亚家族,TMC4、TMC7和TMC8(EVER2)属于C亚家族。一直以来人们对TMC家族本身是否为离子通道存在争议,已有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中突变TM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