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文献阅读实践与理论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晚清名臣曾国藩的研究,已有学者取得诸多值得借鉴的成果。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既有的中国近代书籍史和接受史研究成果,参考西方书籍史、阅读史的研究理论,挖掘大量曾国藩著述中有关文献阅读史料,对以前研究注意不够的曾国藩的文献阅读实践与理论进行考察。笔者认为,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文献阅读的成功者之一,详细研究其阅读经历,并总结其阅读理论,为曾国藩阅读史的研究提供一个示范。在绪论部分,叙述本文写作缘由、对当前的研究现状的进行综述,说明本文的思路等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解读曾国藩的阅读实践与理论,既须知古之所然,亦可判其之所变,因此对中国阅读史进行阶段性划分的简要论述;二是对曾国藩阅读实践与理论的研究进行回溯与检视,指出其中的不足;三是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和相关概念说明。第一章是论文主体的开始,分析曾国藩文献阅读实践活动的背景包括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以及教育因素等内容。曾氏家族的遗传、曾国藩毕生的搜集以及朋友的赠送是其书籍的主要来源;当其书籍越来越多时,惜书的他建立“八本堂”与“求阙斋”以藏其书;在其具体的阅读实践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看似矛盾,其实不然的择书阅读观,即广博而善择,而这种择书阅读观是既是其自身的阅读经验总结,也指导着其之后的阅读活动。第二章具体考察曾国藩的经书阅读实践活动。首先研究曾国藩经书阅读概况,然后以汉、宋之学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出其经书的阅读策略;再以曾国藩对经学文献中的重要内容——《易》学文献、“礼”学文献的阅读经历为具体案例,分析其阅读《易》学文献与“礼”学文献的阶段与特征,以此说明《易》学文献与“礼”学文献阅读活动与其思想变化的互动过程。第三章具体考察曾国藩的史书阅读实践活动。首先研究其史书的阅读概况,然后研究读史对其所起到的借鉴作用,重视将历史与现实进行有选择性的对照,将史书阅读与修身、为官、从政、治军、用人、治家等方面相结合;最后以其所作《求阙斋读书录》为中心,探讨其史书阐释的特点。第四章具体考察曾国藩的子书阅读实践活动,首先研究其子书的阅读概况,然后以“老庄”之书和兵书的阅读为案例进行研究。对于“老庄”之书而言,着重研究他对于老庄之学阅读重要的原因,以《求阙斋读书录》为中心探讨其老庄之学的阅读阐释特点;对于兵书而言,着重探讨作为湘军统帅的他,戚氏兵书、孙子兵法等兵书的阅读对其所产生的影响。第五章具体考察曾国藩的文集阅读实践活动,首先根据曾氏的人生际遇,对其文集阅读活动进行阶段分析;然后,在其一生的文集阅读实践的视野下,对其文集阅读特征进行研究;再分析其评点包括对文集作者和诗文本身,这些评点就是曾国藩文集阅读的思想结晶。第六章对曾国藩的文献阅读理论进行总结。曾氏在其终生的文献阅读实践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文献阅读理论,包括对其阅读目的、阅读环境、阅读行为都深有感悟,研究曾氏这些阅读理论,更有助于理解其阅读实践活动。第七章具体考察曾国藩对他人的阅读教育行为。曾氏注重对家人及部下门生的阅读指导,既有阅读书目的说明,亦会直接教以阅读方法等等,这种阅读指导,不仅是一种教育行为,更是指导者自身阅读理解的升华与再实践。最后是结语部分,系统梳理曾国藩阅读实践与其思想变迁的互动过程,总结他阅读活动对其人生所产生的影响。此外,笔者认为曾国藩文献阅读实践与理论具有现实的价值意义,他的阅读实践与理论中的诸多内容为现代人们的阅读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背景慢性肾衰竭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同的研究表明16%一70%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存在营养不良,其中6%—8%为严重营养不良。目前现代营养学对透析前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
2006年7月31日,张某等82名投资者诉蓝田股份虚假陈述的民事赔偿案,由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华伦会计师事务所等8个被告对原告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赔偿总金额
目的调查醒脑静注射液在神经内科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病例回顾的方式,收集50例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患者的应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醒脑静在临床使
民技军用,是指将相对成熟的民用高新技术成果经过适应性研究,移植于武器装备研制和国防科研生产的一种工程技术开发活动,是落实军民融合发展的主要手段。本研究是针对民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