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建和待建大跨度桥梁的数量逐渐增多,随着结构长度和跨度的增加,其地震响应的行波效应也越来越显著,因此在长跨结构防震设计中有必要考虑地震行波效应的影响。该研究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MA)-摩擦隔震支座对长跨桥梁进行隔震设计,并研究了行波效应对隔震桥梁结构地震效应的影响。(1)试验验证了SMA多段线性本构模型,利用FORTRAN和UMAT子程序将该本构模型嵌入ABAQUS软件,并用有限元法研究了摩擦系数、屈服位移以及SMA刚度对支座阻尼和自回复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摩擦系数的增加,支座阻尼性能增强,自回复性能减弱;随SMA刚度的增加,支座的阻尼性能减弱而自回复性能增强;随SMA屈服位移的增加,支座的阻尼性能无显著变化,而自恢复性能却有所降低。该结果可为SMA-摩擦隔震支座参数的优化选取提供指导。(2)针对六跨SMA-摩擦隔震桥梁,建立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做模态和地震响应分析。模态分析结果表明:隔震后桥梁的前2阶模态主要表现为桥面横向漂移和纵向漂移,而未隔震时桥梁前2阶模态主要表现为桥面的横向弯曲和纵向弯曲。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隔震后地震对桥梁上部结构的作用明显减小;与一致激励下桥梁的响应相比,考虑行波效应时隔震桥梁的桥面加速度、墩底剪力和相对位移响应峰值均有较明显增加;当场地类型从Ⅰ类场地到Ⅳ类场地变化时,考虑行波效应时隔震桥梁的墩底剪力响应峰值和相对位移响应峰值增大,桥面加速度响应峰值减小。(3)研究了桥墩墩高、桥梁的跨度和地震波的输入方向等参数的变化对考虑行波效应SMA-摩擦隔震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墩高的增加使墩底剪力响应峰值和墩顶加速度响应峰值增大,桥面加速度响应峰值减小;桥梁跨度的增加使墩底剪力峰值和相对位移响应峰值均增大,桥面加速度峰值减小;改变地震波输入方向会影响地震响应,横桥向的地震响应比纵桥向的地震响应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