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对胡风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影响与比较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ee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艺理论的概念,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现实主义的内涵经历了繁复而巨大的转变。现实主义包括批判现实主义、持续现实主义、动态现实主义、外在现实主义、超主观现实主义等,在这些多变的现实主义流派当中,胡风和卢卡奇分别是中西经典现实主义的代表。现实主义内涵尽管目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对他们的现实主义理论进行研究仍然非常有必要。胡风和卢卡奇现实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十九世纪初,中国正处在社会激荡期,政治改革迫切要求思想和文化上的变革,各种文学思潮都被用来作为批判斗争的武器,胡风的思想就是在这种功利性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他的思想来源多元,包括五四传统、鲁迅精神和外国文学等,卢卡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卢卡奇的阶级意识和总体性概念经糅合列宁和托洛斯基的观点被福本和夫转换成新的理论——福本主义,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把这个理论传到中国,并运用于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中。论争同时,他们又挑起了对鲁迅等资深作家的批判,迫使鲁迅走向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也促使胡风走向日本去探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日本的几年里,胡风广泛接触普罗文化,受到了福本主义者青野季吉等人的影响。回国后,胡风大胆支持卢卡奇的观点并把他的作品发表在自己主编的刊物上,胡风也曾援引卢卡奇的观点作为论争的依据。卢卡奇的思想在许多方面和胡风是相通的,例如对主体性的强调,对真实观的贯彻,对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辩证坚持等,原因在于,一方面胡风接受了卢卡奇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又和苏联保持几乎同步的理论关联。在一些具体的观点上,胡风的看法还没有达到卢卡奇那样的哲学和美学高度,他们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在各自环境中被接受的程度也不同,这是由特定的历史传统、政治现实以及自身的性格等原因所造成的。
其他文献
近现代以来,汉语方言调查研究一般侧重于语音方面,而针对一个地区方言词汇的专题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湖北枝城方言的词汇为研究对象,采用描写与比较相结合,从总体到个别分析的研
阿城是当代文坛“触电”较早的作家之一,并将剧本创作实践延续至今,其中不乏经典之作,极具研究价值。然而,目前评论界依旧局限于对阿城文学作品的研究范围内,有关其电影剧作的研究
本文从文学创作动机、创作方式、创作状态、创作理想等理论角度重新阐释了伍尔夫经典的现代小说理论,并深刻挖掘了伍尔夫现代小说理论之精髓。伍尔夫现代小说理论是西方现代